【溫故】五月,初夏的歡快或悲辛
編者的話
5月,初夏的風吹到我們身邊?!鞍僬伤N薇枝,繚繞成洞房”,“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無論是顧璘筆下的薔薇風景,白居易《觀刈麥》中的勞碌農(nóng)事,還是李白瀟灑神游的徜徉自在,都預示著春去夏至的力量和重量。張鑫《詩詞里的初夏》一文廣泛摘選了古詩詞中的夏日色彩,從古至今,初夏承載著人們關于忙碌、歡快和活力的想象。
為了快速提高現(xiàn)有科研人員的學術水平,1980年代常以進修班的方式,提高青年教師的學術能力。劉進寶文章《姜亮夫先生與“敦煌學” 講習班》在過去一月內得到了較高關注,“進修班”這種在學歷學位制度化之前的產(chǎn)物,觸發(fā)了一代學人的集體記憶。該文圖文并茂,展現(xiàn)了物質條件尚不充足時候“敦煌學人”的知識交往。同樣有著珍貴配圖的還有馬志璞《疲于奔命——老北京的人力車夫》一文。把“進修班”的時間再往回撥半個世紀,洋車曾是舊中國街頭巷尾極為常見的風景。相信在這組圖片里,“祥子”們的愛憎與悲辛可以得到又一次生動敘述。
本月懷人文章中,夏曉虹《“不失其赤子之心”——懷想孫玉石老師》與趙勇《誰是方銘同志?》兩篇讀來格外令人感佩。清代詩人袁枚將《孟子》中“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改易為“詩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孫玉石以詩歌研究著稱,在夏曉虹心中,孫老師正是這樣一位深懷“赤子之心”的詩人學者。文章記述有孫玉石先生可親可愛的一面,還寫下曖昧的歷史進程中“人”的選擇與自省。趙勇關于“方銘同志”的考辨源于對恩師童慶炳先生的追憶。1960年代,“方銘同志”兩次安排童先生出國,后者因此避開政治風波、努力積蓄力量,最終在新時期理論界嶄露頭角?!胺姐懲尽痹诒睅煷蠊ぷ鹘?,正是運動不斷的多事之秋,除童先生外,她還與鐘敬文、穆木天、黃藥眠等先生多有交往并照拂。今天看來,其了不起之處在當年多是冒險。方銘同志,原名胡文新,長兄胡喬木,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為了紀念方志敏犧牲而改名。
此外,林賢治《魯迅與〈沉默史〉》、季劍青《“職業(yè)作家”的生成與困境——沈從文早期創(chuàng)作與新文學場域的轉型》、熊權等《孫犁與“革命現(xiàn)代性”——兼論重寫〈風云初記〉尾聲的隱微》、羅雅琳《書寫“女勞模之德”——對讀〈杜晚香〉與〈我們夫婦之間〉》也是本月選載中的研究佳作。
本月選載的抗戰(zhàn)文藝相關文章豐富多樣,高申《筆墨星辰下的北平抗戰(zhàn)》、劉翠霞《〈文藝月報〉:延安文藝活躍樣貌的珍貴文獻》、白燁《“戰(zhàn)士自有戰(zhàn)士的愛情”》、張德明《“為中國寫下最光輝的抗戰(zhàn)史跡”》、馬長林《五卅運動與〈熱血日報〉》、程凱《在戰(zhàn)斗中成長的人與文藝》等文章各有特色,展示了抗戰(zhàn)史和戰(zhàn)時文藝的不同樣貌。
中國作家網(wǎng)文史頻道編輯陳澤宇
2025年5月31日
熊權 陳園|重讀《風云初記》:孫犁與“革命現(xiàn)代性”
羅雅琳|書寫“女勞模之德”——對讀《杜晚香》與《我們夫婦之間》
陳思廣 王清|中國現(xiàn)代長篇小說批評的數(shù)字人文探析
季劍青|“職業(yè)作家”的生成與困境——沈從文早期創(chuàng)作與新文學場域的轉型
宋明煒|我回來了——從張愛玲身后發(fā)表的作品考證其生平與人際關系
宮立|一個人與一個學科——黃修己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四重奏
2023年7月起,文史頻道常設“溫故”專欄,在每月最后一天重溫當月選載佳作及獨家文章。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能階段性地溫故知新,并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有限地保留一點文學記憶與智識。本月還設立固定欄目“頻道頭條”,將每日更新中重點推介的好文歸檔,集腋成裘、寸積銖累、聚沙成塔,以便讀者查閱。
【溫故】往期:
2025年
2024年
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