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源自熱愛的音樂美文
《饒了我的耳朵吧:名家談音樂》是一部關于音樂的散文隨筆選。
2024-10-07
-
《湘子橋畔》:以文字搭建的一座橋
一切都緣起于那座橋。
2024-10-07
-
《遲湖》:與自然之物對話
“00后”作家黃昶短篇小說集《遲湖》,整體上來看,小說人物始終與自然處于一種對話關系當中,自然之物獲得了與人相同的地位,顯示出某種能動性。
2024-10-07
-
歷史的刻度與地域的延長線
唯有注意到地域的向外延展與融合貫通,方能愈加清晰地說明“地方”這個概念的內質與“地方”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演繹出新意。
2024-10-07
-
中文創(chuàng)意寫作發(fā)展的中國特色建制
中文創(chuàng)意寫作學科走建制化發(fā)展之路,需要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建構有中國特色、時代特色和中文特色的學科新建制,與中文其他二級學科協(xié)同發(fā)展,構建一個科學完善、富有活力的中文創(chuàng)意寫作學科體系。
2024-10-07
-
劉醒龍的小說精神——以《聽漏》為例
劉醒龍的小說精神,就在他決不重復自己,不斷開闊新題材,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地與讀者和自己較勁的小說創(chuàng)作方向。
2024-10-07
-
“蝴蝶”翩翩入書來
藏書票是貼在書的扉頁或夾在書中表明藏書主人的標識,如用一句更簡潔的話表述,藏書票是代表藏書主人的標識。
2024-10-06
-
《謊言后備廂》:無真相時代的世情書與備忘錄
無真相時代的世情書與備忘錄 ——評劉陽子《謊言后備廂》 文|施展 二〇〇三年北京,十八歲青年小劉在父親相送下赴京求學。
2024-10-05
-
劉詩宇:當代文學中的經濟問題
DNA承載的遺傳記憶可以追溯到數(shù)十億年前,但每個人的經驗記憶往往只有數(shù)十年之短。
2024-10-04
-
《萬橋賦》:突出飽滿的時代感
張者、宋瀟凌合著的長篇小說《萬橋賦》(入選“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guī)劃增補項目)以貴州橋梁建設為背景,講述了幾代中國橋梁建設者的故事,反映出新時期我國交通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
2024-10-03
-
《花燈調》:用心用情書寫現(xiàn)實生活
美國詩人弗羅斯特認為:“人的個性的一半是地域性。
2024-10-02
-
崔慶蕾:創(chuàng)傷、造夢與療愈術——讀兔草《大地之燈》
《大地之燈》是一部關于創(chuàng)傷者的療愈之作,這似乎也是兔草小說創(chuàng)作中比較常見的主題。
2024-10-01
-
《滑動門或擬真游戲》:現(xiàn)代性的面目與時間的鏡像
張曙光的詩歌一直保持著思辨的創(chuàng)作特征,心靈內在的深刻思索和細致的思辨閃爍于詩篇的行行復行行之中。
2024-09-30
-
何平:寫作者是寫作者的身份證姓名
近年,“素人寫作”被賦予打破固有文學圈層和發(fā)現(xiàn)新的審美可能的意義,同時,也成為重要的文學出版標簽和板塊。
2024-09-30
-
歷史與寓言——《一生彩排》敘事的由表及里
《一生彩排》講述了四個年輕人趙春、錢夏、孫秋、李冬耗費一生時間,不懈追尋關于劉虹女的三樁懸案真相的故事。
2024-09-30
-
自然文學中的溫潤哀傷與樸素哲思
《客居深山》傅菲 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寫作起源于心靈在記憶中的漫游,著眼于細處的鋪陳。
2024-09-29
-
楊碧薇:詩可以群,美美與共
一 立秋那天,北京的氣溫驟降了好幾度,悶熱的空氣也似乎卸下重負,開始輕盈起來。
2024-09-29
-
構建文化主體性的現(xiàn)實表達——評楊遙《美聲唱法》
近些年來,已經很少有人提到“后工業(yè)時代”了,因為我們正處在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新時期。
2024-09-29
-
《人間煙火》:不空走的人間敘述
若干年以來,散文寫作,尤其是有“散文可以適當虛構”的話以來,諸多散文寫手,疏于親歷,很是懶憊了。
2024-09-28
-
《魯迅影像的歷史與價值》:探尋視覺文化的魯迅意義
陳力君的新著《魯迅影像的歷史與價值》從視覺文化領域和維度,展開對魯迅影像歷史的考察和價值的探索,力求深度性地發(fā)掘出蘊含其中的多重意義,可以說是魯迅研究領域中的一種新拓展、新開掘和新成就。
2024-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