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象的消失與生存的焦慮
“所有的印象都會消失。
2025-03-13
-
《本雅明書信集》:本雅明的晚年朋友圈
《本雅明書信集》自去年8月出版,自然是本雅明研究者和愛好者的幸運。
2025-03-10
-
《梨地》:冷峻泥濘中的女性覺醒
《梨地》,[格魯吉亞]娜娜·艾特米什維利著,[格魯吉亞]安娜·郭古阿澤譯,譯林出版社2025年1月出版,58.00元 格魯吉亞作家兼導演娜娜·艾特米什維利的首部小說《梨地》,以冷峻如刀的筆觸,剖開蘇聯(lián)解體后格魯吉亞社會的一隅瘡痍,講述了一個關于壓迫、反抗與救贖的女性寓言。
2025-03-09
-
精神家園還是文化陷阱:《地下鐵道》對黑人音樂的文化反思
0. 引言 科爾森·懷特黑德 (Colson Whitehead, 1969—) 是美國當代最重要的非裔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地下鐵道》 (The Underground Railroad, 2016) 通過講述女黑奴科拉 (Cora) 逃離南方追尋自由的故事,以豐富的想象力重述了美國奴隸制時期的歷史。
2025-03-03
-
《住面包車的女人》:一部兼顧閱讀趣味與現(xiàn)實意義的作品
阿蘭·貝內特(Alan Bennett)是英國文學與戲劇界的傳奇人物,以其犀利的社會觀察和獨特的英式幽默著稱。
2025-03-03
-
從《束草的冬天》到《冷到下雪》:當記憶再現(xiàn)
資料顯示,束草市是韓國東海岸的港口城市,位于三八線以南62公里處,城市面積100平方公里出頭,人口不足10萬。
2025-02-27
-
求詩學之真,鑒文明之善
《德米特里詩學研究》,李葛送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4年1月 2024年11月中希兩國在北京舉行世界古典學大會,在雅典設立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搭建文明交流互鑒的新平臺。
2025-02-24
-
《金山的成色》:淘金熱下華人群體何以為家
《金山的成色》是美國華裔小說家張辰極首部長篇小說,曾入圍2020年布克獎和美國海明威獎,以爸爸、媽媽、姐姐露西和妹妹薩姆一家四口為主要人物,講述了美國西部淘金熱背景下華人家庭的生存困境。
2025-02-19
-
多和田葉子《獻燈使》:語言核爆下的荒誕與愛
多和田葉子說:“耕耘語言,撿拾語言,用鐮刀收割語言。
2025-02-19
-
《記者加繆》:在流放地與王國之間
2024年11月23日,為紀念斯特拉斯堡解放八十周年,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在斯特拉斯堡大學宮發(fā)表演講,并宣布歷史學家馬克·布洛赫入祀先賢祠。
2025-02-19
-
時光雕刻的生命之歌——來自坂本龍一的閱讀記錄
在紀錄片《坂本龍一:終曲》中,我們看到坂本龍一家中有落地式的開放大書櫥,在閣樓上、在錄音室也是滿坑滿谷的書,甚至在餐桌上也堆著厚厚一摞書。
2025-02-13
-
不是AI不是鬼魂,我們恐懼的是自身
1999年,蘋果公司發(fā)布第一臺筆記本電腦iBook;2000年,珍妮特·溫特森寫下小說《The powerbook》,當我在2011年讀到其中文譯本《蘋果筆記本》時,并沒有最先把這兩件事聯(lián)系起來,小說中“能叫太陽和星星移動的愛(但丁語)”像場濃霧,把溫特森捕捉到的時間感受的變化和虛實邊界的消弭遮擋在我的視線之外。
2025-02-13
-
西方經(jīng)典文學中的勞動實踐與青少年成長的關系
電影《小婦人》(2019)中馬奇家四姐妹形象 勞動不僅推動著社會的運轉與發(fā)展,還是人類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是構建個體身份和社會角色的基石。
2025-02-12
-
娜娜·艾特米什維利《梨地》:以女性自己的方式生長
《梨地》,【格魯吉亞】娜娜·艾特米什維利著,【格魯吉亞】安娜·郭古阿澤譯,譯林出版社,2025年1月 2024年,有許多女性的真實故事深入人心。
2025-02-10
-
法力、機械與詩意的東方戰(zhàn)神
文學想象力從歷史長河與科學世界中被激活。
2025-02-07
-
科爾姆·托賓:再次回家
《長島》的時間背景是1976年——那是我離開恩尼斯科西這座我出生的愛爾蘭東南部小鎮(zhèn)的一年。
2025-02-05
-
在時代的多聲部中,重新打開《喧嘩與騷動》
如果說剛剛去世的美國導演大衛(wèi)·林奇——他的故鄉(xiāng)美國蒙大拿州的米蘇拉,一座藏身于群山與森林中的小城,以他的雙峰鎮(zhèn)和橡皮鎮(zhèn)為世界貢獻了神秘,美國作家福克納則以郵票大的美國南方小鎮(zhèn)貢獻了喧嘩。
2025-02-05
-
因歡樂而怦怦直跳的心
20世紀初的資產(chǎn)階級小姐波伏瓦如何變成女性主義的旗手,《青春手記》告訴你。
2025-02-05
-
遺失在歷史縫隙中的英雄
《哈吉穆拉特》是托爾斯泰晚年投入心血最多的作品,講述19世紀中期高加索山區(qū)一個部落領袖的真實故事。
2025-02-05
-
作為鏡子的巴斯特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很多年前,在我們這一代人接觸外國詩歌的過程中,這是被反復昭示的一種文化態(tài)度,也可以說是一種文化立場。
202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