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年海上驚《雷雨》” 經(jīng)典演繹九十載
90年前,年僅24歲的曹禺在《文學季刊》上發(fā)表了四幕悲劇《雷雨》,精致的結(jié)構(gòu)、復雜的矛盾沖突、耐人尋味的臺詞,充滿了戲劇張力。
2024-06-27
-
“仍將大雷雨,一洗百生塵”
從“笑場”說起 1934年7月1日,《雷雨》劇本發(fā)表于巴金、靳以主編的《文學季刊》第1卷第3期。
2024-06-27
-
尋找龍沅:一位“毫不起眼”的現(xiàn)代女性與“小人物”的文獻記憶
南京,1932年11月9日的傍晚,三位女大學生走進詞曲家吳梅(1884-1939)的家,也一并走進吳梅的《瞿安日記》。
2024-06-26
-
浮生半日 鬧市尋書
北京淘舊書舊畫,最有感覺的還是琉璃廠。
2024-06-26
-
瞿秋白的治學之道
今年是瞿秋白誕辰125周年,他是中國革命文學事業(yè)的重要奠基者之一,最早系統(tǒng)地向中國讀者介紹馬列主義文學藝術(shù)觀,最早運用報告文學的形式,寫出《餓鄉(xiāng)紀程》和《赤都心史》等作品,如實報道俄國十月革命的真實情況和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初創(chuàng)時的景象,翻譯了一大批外國文藝理論和文學作品。
2024-06-26
-
“現(xiàn)代作家選集”叢書編纂的相關(guān)史實
2017年11月,《沙汀文集》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發(fā)行,獲得廣泛好評,翌年3月即再版發(fā)行。
2024-06-25
-
卞之琳家書二十二封(下)
十二、1952年5月16日致卞錦繡 二姊: 上次來信收到,沒有就覆,并不是因為已經(jīng)到印度去了,還是因為工作加倍緊張,無法分心。
2024-06-25
-
未轉(zhuǎn)頭時皆夢——緬懷黃永玉先生
這些年,每每遇到挫折、困頓、煩悶,總會想起黃永玉先生跟我說的那句話:“人生旅途中難免會被坑絆倒,有人立即起身,撣撣身上的灰塵,繼續(xù)前行;有人則一直蹲在坑旁,仔細端詳,反復琢磨,何以會被坑所阻撓。
2024-06-24
-
趙尚志的辦報往事
鮮花盛開的五月令人陶醉。
2024-06-24
-
艾蕪回鄉(xiāng)
相較于三次南行,作家艾蕪一生僅有的三次回鄉(xiāng),多少顯得有點冷寂。
2024-06-24
-
文學竹林里的一根種竹——懷念康濯先生
1939年4月康濯于延安魯迅藝術(shù)學院。
2024-06-21
-
《晨報》“劇刊”上的國劇運動
20世紀20年代中,在美國專攻西洋戲劇文學和劇場藝術(shù)的余上沅學成回國。
2024-06-21
-
藝術(shù)唯一的秘密:忠實自己的生命
劉燁園,山東滕州人,作家,其個性獨特,思想深邃,文筆冷峻,著有散文隨筆集《憶簡》《途中的根》《領(lǐng)地》《在蒼涼》《中年的地址》《精神收藏》等,2019年6月30日因病去世。
2024-06-21
-
高洪波:樂為他人做嫁衣——一個老編輯的人生感悟
今天我和各位編輯同仁就“樂為他人做嫁衣”的話題交流一下我的編輯生涯。
2024-06-21
-
成仿吾《詩之防御戰(zhàn)》:前衛(wèi)的批評
成仿吾是創(chuàng)造社最有影響的文學批評家。
2024-06-21
-
《語絲》上的《談虎集》廣告應為周作人佚文
《談虎集》封面 《語絲》上的《談虎集》廣告原文 近期漱渝師翻閱《語絲》雜志,為寫文章他悉心苦讀原刊。
2024-06-20
-
鄭振鐸“俗文學”觀的學術(shù)史意義
鄭振鐸是中國現(xiàn)代文化史上的一位多面手,在短短60年的生命歷程中,他在民族文化遺產(chǎn)整理、世界文學譯介、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研究、文學刊物編輯、文學社團組織以及美術(shù)、考古等多個領(lǐng)域都取得了光輝的成就,被稱為“中國文化界最值得尊敬的人”。
2024-06-20
-
尋訪金庸筆下的北京地名
武俠小說泰斗金庸(查良鏞)被譽為“二十世紀讀者最多的華語作家之一”,今年是金庸先生誕辰100周年,重溫大師筆下的武俠世界,會發(fā)現(xiàn)其多部作品都與北京有淵源。
2024-06-20
-
詩人柳亞子的上海往事
人們對一位詩人進行身份認同,多半會給這位詩人貼上標簽,諸如邊塞詩人、田園詩人、山水詩人、抒情詩人等等。
2024-06-20
-
一對高士兩連襟——姚名達與陶今雁
教授英烈 1941年12月,日軍突襲珍珠港,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
202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