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婆性杂交毛片,国产第6页,天天操夜夜爱,精品国产31久久久久久,大香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又黄又嫩又白,精品国产日本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跟老戲骨吵架
來源:解放日報 | 劉心武  2025年10月30日08:13

我上高中時,因為家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專用的首都劇場不遠,所以幾年間把劇院公演的幾乎所有劇目觀遍,保留劇目《雷雨》看了不止5遍,劇中的角色和演員,似乎成了我的熟人。

雖然劇院對每個角色都設置了AB角,但我每次觀看,有4個角色的演員始終沒有變化:胡宗溫飾演的四鳳,鄭榕飾演的周樸園,朱琳飾演的魯侍萍,李翔飾演的魯大海。北京人藝于1954年首演《雷雨》,25年后的1979年復排演出,那時我已是中年人了,看到臺上的四鳳、周樸園、魯侍萍、魯大海,居然還是由我少年時就熟悉的胡、鄭、朱、李出演,感慨萬千。

最令我驚嘆的是胡宗溫。她生于1922年,1954年演四鳳時已經(jīng)比劇本設定的年齡大了14歲,1979年她已57歲,扮出來竟然和我少年時看到的形象無大差別,演繹起來,更是很快讓人忘記了她的實際年齡,使人相信那就是當年曾經(jīng)活過、愛過、向往過、掙扎過的一個苦命少女。那演技了得!按實際年齡計算,飾演魯侍萍的朱琳生于1923年、飾演周樸園的鄭榕生于1924年,分別比她小一兩歲,到1979年,鄭、朱二位的實際年齡與角色的設定年齡(50歲出頭)倒大體相合。這又反過來令我贊嘆,我少年時代在舞臺上看到的老頭子周樸園、老太太魯侍萍,飾演者不過是30來歲的年輕人啊!好的演員,能夠化掉自己的實際年齡而進入到角色的設定年齡,在舞臺上塑造出令觀眾信服的藝術形象!

1950年,胡宗溫在電影《劉胡蘭》中扮演英雄,但她沒有接著拍電影,而是在1952年加入了剛組建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那時劇院沒有自己的演出場地,首演借了大華電影院的場地,胡宗溫主演了開門獨幕話劇《趙小蘭》,成為臺柱、元老之一。幾十年來,在她塑造的一系列舞臺形象中,以《雷雨》中的四鳳、《茶館》中的康順子、《丹心譜》中的吳愫心最為經(jīng)典,直到她2015年以93歲高齡謝世,都屬于北京人藝。

我在舞臺下接觸到她是在1986年,那年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根據(jù)我的長篇小說《鐘鼓樓》改編拍攝了8集電視連續(xù)劇,在那年代算篇幅最長的劇了。參演的北京人藝的老戲骨中,有比胡宗溫還大11歲的葉子(飾海奶奶),胡宗溫在劇中飾演荀大娘,那年她64歲,與劇中人物設定的年齡相當,屬于本色演出,因此演起來駕輕就熟,幾乎每場戲都是一次過。

電視劇錄制過程中我?guī)状翁桨啵鲇趯跍氐难瞿?,跟她聊起相?0年在首都劇場看她飾演四鳳的特殊感受,贊她為“永恒的四鳳”,她笑說:“角色永恒,演員哪能永恒?我是再演不動啦,現(xiàn)在我們院新排的《雷雨》你該看過了吧?一水兒的新演員,他們對角色的理解有新角度,演法有新招,我看著高興!”

胡宗溫說自己是“老古董”,對文藝界的新生態(tài)不適應,還告訴我說有一次應邀參加一場研討會,散會后主辦方給嘉賓一人發(fā)了一套茶具,她沒拒絕,把茶具拿回家了,回到家只是對著茶具發(fā)笑。我就跟她說:“嗨,我進入文學界這些年,參加筆會呀、研討會呀、頒獎會呀、新書發(fā)布會呀,得的禮品多了去,有次您猜怎么著,給了一個掛墻上的那種電子鐘!”她聽了笑彎了腰:“哎呀呀,送終!”那正是社會轉型期,原來的文藝界純粹,與商業(yè)無關,進入市場經(jīng)濟時期,許多活動有了贊助商,甚至是商業(yè)化操作,抱一套茶具回家算什么,有些文藝界人士通過經(jīng)紀人大大方方地談出場費。這種變化的好處是盤活了文藝市場,弊端則是出現(xiàn)潛規(guī)則,使文學藝術不再那么純凈。在胡宗溫的笑聲中,我感受到藝術工作者在社會轉型期中保持的一份純潔純粹、為觀眾和讀者無私奉獻的情懷,并且能夠自尊、自愛、自律,是多么重要的事!

轉瞬到了1993年,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把我的中篇小說《小墩子》改編成電視連續(xù)劇,這個劇云集了當時不少影視明星,如濮存昕、李明啟、奚美娟、張光北、高寶寶、梁丹妮等,而擔綱女一號小墩子的,則是北京人藝的青年演員岳秀清,那是她第一次參演電視連續(xù)劇,憑借著才華和努力,她出色地完成了任務。這個劇播出后獲得了第十四屆全國優(yōu)秀電視劇飛天獎中篇電視連續(xù)劇三等獎、1993年中國電視金鷹獎。

我同樣在錄制過程中幾次探班。編導沈好放對演員們都很滿意,錄制進展順利。但是沒想到,一場外景戲卡殼了。劇中胡同雜院城市貧民出身的姑娘小墩子,在社會轉型期抓住機遇,經(jīng)營了一輛賣烤羊肉串的流動餐車,賺取了人生第一桶金。其間備歷艱辛,比如有自稱“檢疫部門”的人要以羊肉未經(jīng)檢疫事由罰她的款,而小墩子早留心眼,在冰箱里專門留下蓋有檢疫驗訖圖章的肉皮,化險為夷。又有自稱“車管會”的大媽沖到餐車跟前就破口大罵,試圖以來勢洶洶逼迫小墩子挪移。有意思的是,那時候若干老戲骨甘當綠葉,來幫襯岳秀清這樣的青年演員,如八一電影制片廠的老演員里坡(主演過電影《回民支隊》)客串了自稱檢疫人士的冷面人,北京人藝的老演員張瞳(主演過話劇《風雪夜歸人》,并且剛因出演了電視連續(xù)劇《編輯部的故事》而再度走紅)則客串一位買羊肉串的老者,只一句臺詞:“就好這一口!”那年胡宗溫71歲,她本著“只有小角色,沒有小演員”的宗旨以及扶植岳秀清的一腔熱情,客串那個以勢壓人的街道大媽。誰知開機后,扮演小墩子的岳秀清卻脫戲卡殼,沈好放詫異:“這有什么難演的,吵架你不會嗎?”岳秀清坦言,面對著胡宗溫,她無法擺脫諸如此類的雜念:這可是老前輩啊,是“劉胡蘭”,是劇院元老,是大藝術家,是比自己大45歲的奶奶輩,在劇院一貫溫柔敦厚、藹然可親、人見人敬……怎么能跟她對吵???本來這只是轉瞬即逝的一小段過場戲,因為岳秀清的遲疑,反倒使得胡宗溫不得不吵了再吵,而且她鼓勵岳秀清:“現(xiàn)在面對你的就是妨礙你生意的街道大媽,她不占理,你必須反抗,她吵一丈,你吵一里!來,咱們再吵!”

如今胡宗溫去世10年了,但她作為藝術家的風骨長存。岳秀清也已年近花甲,也許,她會這樣想:退回30年,能跟胡宗溫前輩再演對手戲,酣暢淋漓吵一架,該有多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