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兔的“靈魂”
王俊并不俊。一張圓圓的大臉、一雙細長的眼睛,似乎專門為了適應戈壁環(huán)境而“設計”。對于他這樣一個不善言辭也沒有太多機會與人溝通的人來說,表情傳遞著他內心的喜怒哀樂。臉大,相當于一張大紙寫上大字,醒目。不僅熟悉的人能看懂看明白,陌生人也能看懂看明白,甚至濕地上的動物們也能看懂看明白。眼細,就更有必要了,戈壁上的風沙大,眼睛太大了是個短板,好看不中用,太容易進塵土。戈壁上熾熱暴烈、無遮無擋的陽光如箭矢般射來時,眼睛大的人就要刻意把眼睛瞇起來,以防脆弱的神經被“灼傷”。眼睛小,就省去了這個麻煩。
王俊雖然不俊,卻憨厚、踏實、有親和力,特別討動物們喜歡。他是這片濕地的“靈魂”,有他在,濕地上的一切都井井有條起來。他在濕地上行走,動物們在濕地上棲息,相互往來,誰也不拿誰當“外人”。他見到那些動物時,齜牙一笑,動物們見他,不怕也不躲,鳥兒們會撲打幾下翅膀,小動物們偶爾也會溫柔地鳴叫幾聲。每天清晨,王俊必須早早起床,他不起床,那些野鴨和灰雁就在他門外的水邊或草叢中大叫不止,一直到他起床、開門到水邊巡視一圈,這陣清晨的喧鬧才會漸漸平息。
濕地的名字很奇特,叫老師兔,是蒙古語的音譯,意思是“泉水出露之處”。祁連山的雪水流淌,形成了這片明水與沼澤相間的濕地。濕地面積2.6萬畝,植被豐茂,不但有戈壁常見的駱駝刺、白刺、紅柳,還有冰草、蘆葦等伴水而生的植物。其間,還有200多種野生動物,與王俊以及王俊的同事、工作站共同構成濕地獨特而奇異的生態(tài)。
濕地的面積,從數字上看似乎很大,但從高空俯瞰,不過是茫茫戈壁上的一葉扁舟,在無邊的黃沙和碎石間搖搖晃晃,仿佛隨時都有可能被無情的風沙吞沒。濕地生態(tài)脆弱,所以特意設了一個保護站,不許牛羊吃這里的草,不許人類隨意踐踏植被、獵殺這里的野生動物。就這樣,一眾默默無聞的無名小輩前仆后繼地擔起了一個神圣使命,滿懷激情、兢兢業(yè)業(yè)、一絲不茍守護著這片濕地,給這里的動植物營造一個不受人類打擾的樂園。
每天,王俊都要在濕地里不停地走,到處巡視,發(fā)現各種各樣的情況,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濕地里泥水多,堿性大,兩只腳在泥水里蹚來蹚去,一年下來,至少廢掉3雙鞋。如果發(fā)現有人或家畜進入濕地,王俊會毫不客氣地將其勸返或趕走;如果發(fā)現野生動物受了傷,王俊便把它們帶回來包扎、喂養(yǎng),直至它們恢復健康重返濕地;有的鳥翅膀折斷了,無法再飛翔,王俊就把它們養(yǎng)起來;冬天來了,動物們沒有吃的,王俊就回縣里要糧食,救助那些無食可吃的動物。
濕地中的生物都是王俊的保護對象,他保護黃羊,也保護狼;救小鳥,也救鷹隼。他一共養(yǎng)了6只隼,4只鷹隼、2只燕隼,它們都在濕地里受過傷,再也飛不起來了。這些以兇猛著稱的隼,是草地里的英雄或者惡棍,在捕捉獵物或攻擊別的鳥時受了傷。比如燕隼,它的飛行速度極快,在空中極速撲向獵物時,靠巨大的慣性甚至能穿透一只飛行的灰雁,自己也常常因為貪心和無法控制的速度而殞命。不管什么鳥,在王俊的眼里都是值得尊重的生命,所以他會以同等的慈悲之心對待它們。
趕上天氣好或心情好的日子,王俊便會拎起他的照相機,扛起三腳架,去濕地里給動物拍照片。別人拍鳥獸叫攝影,捕捉那些美的瞬間,拿到網上曬一曬。王俊從來不把自己的拍攝叫攝影,他堅持說自己是在“照相”,為他喜歡的野生動物們照相。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把它們的身影和姿態(tài)記錄下來。掐指算算,他來到這個濕地保護站工作已達36年之久。36年漫長的歲月中,他和野生動物們朝夕相伴,不僅結下了相互守候、命運與共的深厚關系,也進行著一種生命與生命之間的互動和互證。在春去秋來的季節(jié)輪轉和動物遷徙中,他已不知見證了多少代野生動物的生死和興衰。
雖然他說不清為什么沒完沒了地拍這些照片,但他確信自己的行為是有意義的。在這茫茫無際、人跡罕至的戈壁灘上,有什么比生命更新鮮、更新奇、更值得珍重和記錄呢?所以他月月年年對拍攝保持著從不衰減的興趣。在他看來,對生命的記錄永遠都不存在重復。因為生命本身就是常新的,今天和另外一天是不重復的,就是同一個對象在同一天之中,也不會重復。每一個生命都有千萬種情態(tài)或姿態(tài),怎么能重復呢?他拍攝的主題變化不大,每一種野生動物他都拍過不止十次八次,甚至更多,但那些動物看起來確實都風姿各異,耳目一新。打開他的相冊,里邊什么都有,常見的有茶隼、燕隼、蠟嘴、百靈、白鶴、灰雁、天鵝、黃羊、野鴨、貓頭鷹……還有不常見的,比如他自己最看重的珍稀物種黑鶴。從前,這里是從來見不到黑鶴的,也就是最近一些年,濕地的環(huán)境越來越好,食物也越來越豐富,才引來一些“貴客”。
王俊也有心情不好的時候,茫茫戈壁、漫漫塵沙、遠離人群,常讓他感到孤獨、苦悶甚至絕望。結了婚之后,很多事情都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家的事情,是兩個人、三個人甚至更多人的事情。但這些事情,他卻只能全部交給妻子。有了孩子,家庭負擔更重,但他無暇顧及。不是他不想管,是因為回不去。人不僅需要解決物質和生活上的問題,還要解決情感和精神上的問題。孩子想父親,妻子想丈夫,家人有病需要人照顧,夜晚風大雨急身邊需要有一個壯膽的人……他都無法在場,他只能在濕地與鳥獸為伴。天長日久,妻子的牽念便被無情的現實扯斷。
妻子無錯,鳥獸無錯,自己也無錯,此事究竟錯在哪里呢?王俊一肚子苦水無處傾倒,就只能對著濕地嘶喊。盡管如此,他依然無悔,單位考慮他在這個崗位的時間太久了,也太苦了,要調他去森林警察的崗位,他卻因為需要照顧幾只受傷的黃羊拒絕了。他說,他已經適應了這里的一切,不要再換另一個不適應的人來。
多年之后,濕地的條件有了很大的改觀,但王俊和那些鳥兒之間的關系似乎并沒有什么變化。只要王俊一喊,鳥兒們仍會如從前一樣聚攏。鳥兒們當然還會誤解王俊,以為他的心情好,又要大施恩澤,給它們食物。不管是什么原因吧,鳥兒們的聚攏總是讓王俊得到很大的慰藉。畢竟,多年下來,他還擁有自己熱愛的濕地,擁有這些不愿意離開他的鳥兒。他這樣想的時候,內心充滿了莫名的慈悲與溫情。他不自知,此時,他就是那個不需要加冕的老師兔“濕地之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