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的渡口與心靈成長書——范墩子長篇童話《去貝加爾》閱讀札記

這是推開了一扇心靈世界的窗。當我又一次翻開青年作家范墩子的長篇童話《去貝加爾》時,我不禁這樣感嘆。
這部童話作為“小橘燈”兒童文學叢書的一員,2022年由太白文藝出版社推出后迅速獲得關(guān)注,入選《中國青年報》7月推薦書單讀者最喜歡讀的5本好書榜首及“2022暑期社長總編推薦榜單”等多類榜單。它以獨特的藝術(shù)構(gòu)思,在現(xiàn)實與夢境之間,架起一座詩意的橋梁。它不只是一個關(guān)于夢的冒險傳奇,更是一場關(guān)乎成長與救贖的心靈之旅。
夢,是這部童話的一個精巧渡口。
故事開始于一個尋常夏日。少年阿朵厭倦了暑假作業(yè),望著窗外的飛機云出神。當他用彈弓打傷一只花喜鵲時,命運的軌跡悄然改變。這時,“從一塊巨型的云朵里飛出了一只白色的大鳥”,用它那“寬大的喙”將阿朵叼起,朝著“天地相接的地方”飛去。
這只名叫玫瑰的大鳥告訴阿朵:“因為你做了壞事,用彈弓打傷了花喜鵲。”然而懲罰并非目的,救贖才是。玫瑰鳥要帶阿朵去貝加爾接受“心靈的洗禮”。這一設(shè)定本身富含象征意義:過失不是終點,而是成長的起點。
在貝加爾的旅程中,規(guī)則與現(xiàn)實世界迥然不同。夜晚,“所有的動物都將在夜里失明”,只有人類能看清一切。玫瑰鳥解釋:“因為人類是世界上最殘忍、最不熱愛和平的動物?!边@句話像一顆石子,在阿朵心中漾開漣漪。
阿朵遇見了云雀家族。它們因叔叔被人類關(guān)進籠中而滿懷仇恨。老云雀憤怒地控訴:“人類只會將你騙入籠中。我們這些會唱歌的云雀,對他們而言,只是取樂的工具?!边@些遭遇讓阿朵開始理解動物對人類的恐懼與敵意。
最動人的轉(zhuǎn)折發(fā)生在草原上。阿朵發(fā)現(xiàn)曾圍攻他們的狼群染上瘟疫。他面臨艱難抉擇。小云雀認為這是“罪有應得”,阿朵卻在掙扎后毅然決定:“我不能眼睜睜看著灰狼們就那么死去,我要救助它們!”這一刻,標志著他內(nèi)心的重要蛻變。
當旅程在貝加爾雪峰被揭示為“一個晶瑩剔透的夢”,阿朵從夢中醒來。他扔掉了彈弓,跑遍鎮(zhèn)街,解救所有籠中鳥。夢中的啟示,已化作現(xiàn)實的行動。這個夢如此明媚純凈,讓經(jīng)歷其中的人感受到靈魂的洗禮與蛻變。
主題,在辯證中不斷深化。
作家筆下的貝加爾,并非現(xiàn)實世界的簡單“映現(xiàn)”,而是一個充滿辯證的寓言世界。
“森林狂歡舞會”是最富詩意的場景之一。在這個特殊日子里,“所有的動物都會忘記自己的身份,大家都會和平相處”。舞會上的景象令人驚嘆:“一條蟒蛇摟著斑馬的腰身在歡快地跳舞”,“珍珠犀牛小姐在和一只野兔跳舞”。
但這和諧只是短暫的。小云雀清醒地提醒:“過了今天,可就和以前一樣啦。”作家不制造虛幻的永恒,而是承認現(xiàn)實的復雜。
對狼群的塑造更有深度。它們不是簡單的反派,而是有著自身生存邏輯的生命。瘟疫來襲時,“有的狼已經(jīng)咽氣了,尸體散發(fā)出濃烈的臭味?;钪睦橇懔闵⑸⒌靥稍谝贿叄⒅?、掙扎著?!泵鎸@般景象,阿朵的內(nèi)心經(jīng)歷了激烈掙扎。
這場爭論將童話的思想深度推向新的層面。它引導讀者思考:善良是否應該有邊界?
角色,在彼此的映照中完成成長。
童話中的角色,都有清晰的成長軌跡。阿朵從頑皮男孩到勇敢少年的轉(zhuǎn)變,在細節(jié)中徐徐展開。初見玫瑰鳥時,他“嚇得緊緊地閉著眼睛”。隨著旅程深入,他逐漸變得勇敢而有擔當。當玫瑰鳥被狼群圍攻時,阿朵“還是跳出了草叢”。面對兇惡的灰狼,他堅定地說:“玫瑰是我的朋友,我絕不允許你們傷害它?!?/p>
玫瑰鳥也在成長。最初,它嚴肅地稱阿朵為“壞孩子”。當阿朵舍命相救后,它真誠地說:“謝謝你舍命救我。我之前錯怪你了,你是個好孩子?!币龑д吲c被引導者,在互動中相互影響,共同成長。
配角塑造同樣精彩。小云雀秀秀女王在家族仇恨與個人信任間掙扎,最終選擇相信阿朵。鼴鼠亞拉索在財富與親情間抉擇,最終明白:“盡管我擁有這一切,卻也因此失去了親情。”
語言,在寫實中見靈動。
這本童話的語言,在平實敘述中流露生動。作家善于捕捉自然的細微聲響,如原文所寫:“星星們對我眨巴眼睛,夜鶯在遠處的森林里唱著愛情的歌。歌聲深沉嘹亮、空靈幽遠,這是我聽到過的最動聽的歌曲。”這段文字既寫出夜晚的靜謐,又借夜鶯的歌聲賦予夢境以生命感。
在意象營造上,作家展現(xiàn)出非凡的想象力?!跋掠犋B”的設(shè)定令人驚嘆:“它的肚子圓鼓鼓的”,“飛起來,身后就落下了大大小小的雨點”?!帮w毯云”則載著主人公在天空自由翱翔。
最妙的是對“貝加爾雪峰”的處理。經(jīng)過漫長追尋,這個被賦予神圣意義的地方,最終被揭示為“一個晶瑩剔透的夢”。白精靈點破:“真正的雪峰只存在于你們的心里?!边@一筆,將整個旅程從對外在目標的追尋,轉(zhuǎn)化為對內(nèi)心世界的探索。
這部童話最動人的地方,不在于講述了一個多么奇幻的故事,而在于它如此溫柔地觸碰了成長的本質(zhì)。作家懂得文學的真實。他不急于給出答案,而是耐心鋪陳一條由夢指引的路。在這條路上,有烏托邦的微光,也有現(xiàn)實的陰影。當阿朵最終明白,貝加爾雪峰只在心中時,他也明白了:真正的成長,不在于到達某個地方,而在于成為什么樣的人。而成長,必然與愛有關(guān),與勇氣有關(guān),與希望有關(guān)。
或許,這就是《去貝加爾》最珍貴的饋贈。它不僅講述了一個好故事,更在讀者心中播下思考的種子。在未來某天,當小讀者面臨某個抉擇時,阿朵的故事或許會悄然浮現(xiàn),指引他們做出更溫暖、更勇敢的選擇。
夢的渡口,通往心靈的原鄉(xiāng)。而所有的遠行,最終都是為了更好地歸來。這一去一來,不就是一部心靈成長書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