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中修籬種菊——讀鄒世奇散文集《只向花低頭》
南京大學文學博士鄒世奇的散文集《只向花低頭》“文化散文”的特質(zhì)分外彰顯,深厚的人文底蘊、濃郁的書卷氣息氤氳其中。
以溫婉細膩的書寫表達悲憫
此生只向花低頭——只為美低頭,向一切美好的生命低頭?!耙炎R乾坤大,猶憐草木青”,語出儒學大師馬一浮《曠怡亭口占》。英國詩人西格里夫·薩松也有“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的經(jīng)典詩句。中西經(jīng)典告訴我們,人的內(nèi)心再強大,也要有溫情時刻,被溫柔美麗的細節(jié)觸動,感受到細小的美好。
鄒世奇在《葬花與撲蝶》中寫道,黛玉是個會等燕子回家才放下簾子的人,“她尊重一切生命、一切美好的事物?!睂τ邝煊裨峄?,鄒世奇贊嘆“是對熱烈、芳香、短暫的生命的愛敬和悲憫”。
共情與理解是一種天賦。在對經(jīng)典文學作品的解構(gòu)中,鄒世奇以女性特有的溫婉細膩的書寫方式,表達了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關(guān)愛世間萬物,關(guān)注貧賤弱小,擁有一顆憐惜草木的柔軟之心,保持一種悲憫仁愛、溫和慈悲的情懷,煥發(fā)人性善良美好的光輝。
以字里行間的清雅表白生活
此生只向花低頭——這是對生活的深情表白,要活出人生旅途的通透與堅強。
鄒世奇在評析《包法利夫人》時寫道:“一個在書里見識過美好和浪漫的人,你讓她接受現(xiàn)實的貧瘠和無趣,分外艱難?!倍卩u世奇本人而言,她也坦陳,出門參加觥籌交錯的應(yīng)酬飯局和某些“無效社交”,遠不如“在家里穿著睡衣、趿著拖鞋、頭發(fā)蓬亂地讀半本書、碼兩千字”來得美妙。懂得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便能活得通透許多。
保持獨立自我與自矜風骨,不取悅、不媚俗、不迎合、不討好,做自己人生的主角,這是鄒世奇在字里行間流露的純粹與清雅,一種超脫淡定的風度。她贊同老同學的生活方式,“一個人可以不委屈自己同時生活得很好”;她點贊老同學“不喜歡的事不做,不喜歡的人不敷衍。專注發(fā)展好自己的天賦,只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她喜歡“除了自己,對誰都不取悅;除了自然和藝術(shù),對什么都不低頭”。這又何嘗不是鄒世奇內(nèi)心的真實寫照?
鄒世奇的文字,讀來還有一種靜水流深的沉靜。這種沉靜是一種內(nèi)心的平和與堅定。比如,談到林黛玉與薛寶釵,稱寶釵過于關(guān)注自己的“人設(shè)”和社交名聲,黛玉關(guān)注的“始終是內(nèi)心世界的豐盈,關(guān)注的是詩、是愛、是美”。再比如,談到詩詞對個人成長的深遠影響,鄒世奇說“當人生中有了詩詞,失意時,想想陶潛、杜甫、蘇軾、劉禹錫,境界可以闊大,精神可以高昂;得意時,也知道天高地厚,沒有什么是永恒的,這樣一來便能淡定從容許多”。
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和獨立的思考
作家殘雪說,“寫作能給你的個人生活增添勇氣,因為寫下的文字賦予你的日常生活以意義?!睙o疑,鄒世奇踏上創(chuàng)作與研究雙棲的文學之路,讓她找到了“成為理想中的人”的實踐路徑,亦覓得了施展才華寄托心靈的精神家園。
獨特的女性視角和女性主題,是鄒世奇文字書寫的人文價值和人文關(guān)懷所在。鄒世奇的小說散文創(chuàng)作,都聚焦女性的生活經(jīng)歷、情感體驗、社會角色以及她們對世界的獨特見解,往往能揭示出男性視角難以捕捉的生命真實。
深厚的古典文化素養(yǎng)加持,讓鄒世奇的文字蘊含人文氣息。她對蘇軾、李清照、李賀等人的品評,旁征博引、深入淺出、肆意揮灑,歷史考據(jù)、詩詞歌賦、典籍辭章、野史趣聞無不信手拈來,顯得自如愜意。令人深感其人其文的“書卷氣”是學識涵養(yǎng)、精神境界與氣質(zhì)風度的自然流露,絕非一時一日之功,也非一朝一夕能至。
散文是一種古老的體裁,要想在洋洋大觀的散文海洋中獨出機杼是很難的。鄒世奇的散文,無論是對《紅樓夢》《包法利夫人》《白夜行》等文學經(jīng)典的致敬,還是對中國古代詩詞大家的品評,抑或是影視評論、游記見聞的抒寫,都保持了敏銳的洞察力和獨立的思考,不乏令人眼前一亮的睿智獨到觀點。
此外,在語言的錘煉上,鄒世奇既注重樸實洗練、簡潔明了,又講究豐富優(yōu)美、富有色彩魅力。她的文字絕無晦澀艱深之感,總是用曉暢通達、鞭辟入里、慧思靈性的文字,接地氣、有趣味地闡述個人獨到見解。比如《紅樓夢》第四十一回,賈母帶劉姥姥及眾人游大觀園來到櫳翠庵,妙玉為賈母殷勤敬茶——“可見妙玉并非傲岸孤絕,面對真正的大領(lǐng)導,她也是要逢迎的”,幽默詼諧、引人捧腹。
林徽因說:“真正的從容,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鄙⑽募吨幌蚧ǖ皖^》顯然是做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