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文字邊界,抓住“青衣魂” ——王亞彬舞劇《青衣》開啟十周年紀念巡演
“能將畢飛宇老師的小說改編成舞劇,是我藝術生涯中最珍貴的遇見。我希望通過這部作品,讓文學世界里的深層情感得以釋放,讓藝術家逐夢的人生訴求興會淋漓地展現(xiàn)?!痹谖鑴 肚嘁隆肥苣昙o念演出新聞發(fā)布會上,王亞彬深情回顧了這部作品從文學文本走向舞臺藝術的創(chuàng)作歷程。
十年前,王亞彬擔綱導演、編舞與主演,將畢飛宇的同名小說搬上舞臺,以舞蹈語言重塑“筱燕秋”的藝術人生。十年間,這部作品的足跡遍布國內外50多個城市,演出超150場,不僅收獲了觀眾的口碑與業(yè)界的認可,更成為展現(xiàn)中國當代舞劇創(chuàng)作水準的一張亮眼名片。在王亞彬看來,這部舞劇的創(chuàng)作是舞蹈與文學的一次深度對話。“文學不僅為我打開了想象的空間,更成為構建人物角色與舞臺藝術世界的源頭。我從文字里捕捉角色的靈魂,再用舞蹈搭建起屬于他們的舞臺語境。舞蹈是我與這個世界、與觀眾溝通的最佳方式,它能傳遞文字難以言說的情緒,也能讓角色的內心世界變得可感可觸?!?/p>
“青衣從來就不是單純的女性角色,或是某個具體的人,她是東方大地上瑰麗而獨具魅力的魂。王亞彬精準抓住了這縷魂,更讓她與自己的藝術生命相融共生。”作為原著作者,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江蘇省作協(xié)主席畢飛宇是這部舞劇的忠實觀眾。他始終記得,十幾年前王亞彬扎著高馬尾,與他探討改編思路時的情景?!靶≌f《青衣》是一個飽滿的橘子,亞彬將這固態(tài)的、具象的‘橘子’,釀成了一杯清冽甘醇的‘橘子汁’。它還是原來的橘子嗎?顯然形態(tài)變了,但橘子最核心的酸甜本味,卻被提煉得更純粹、更易讓人品味?!碑咃w宇認為,這種改編遠非簡單的形式轉換,而是完成了一次藝術的升華:“小說通過文字勾勒角色的命運與心境,而舞劇《青衣》則跳出了文字的邊界,在靈魂層面將這份表達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北京舞蹈學院黨委書記劉嵐表示,王亞彬以舞蹈為媒介,尊重創(chuàng)作規(guī)律,用過硬的藝術功底、深刻的藝術表達與不懈的藝術實踐,生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舞蹈家的使命與擔當。
在舞劇《青衣》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圍繞舞劇《青衣》的藝術價值、時代意義與創(chuàng)新路徑展開討論。大家認為,該劇的創(chuàng)作并非簡單改編文學文本,而是將戲曲敘事轉化為由肢體語言承載的視覺敘事,旨在以舞蹈語言實現(xiàn)故事的“藝術重生”?!扒嘁隆辈粌H是一個行當,更被視為中國古典女性的文化符號。因此,在改編過程中,該劇有意淡化具體時代背景,轉而聚焦于藝術家在極致藝術理想與現(xiàn)實局限之間的內心沖突,借助演員的肢體語言,直接觸動觀眾的情感共鳴,從而實現(xiàn)更極致的藝術表達。
據(jù)悉,舞劇《青衣》已于9月20日在南京江蘇大劇院完成了十周年紀念首站演出,后續(xù)還將在11月1日至2日登陸北京國家大劇院、8日至9日亮相廊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交流中心,開啟十周年紀念巡演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