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詩·夢
一
在黃河三角洲,有一片偌大的濕地,林木花草、游魚飛鳥兼?zhèn)?,蟲吟蝶舞,大自然的配件樣樣俱全。湖泊分泌出水塘,小溪是河流的兒子,母親一不留神,小溪便唱著五音不全的歌,連蹦帶跳跑出老遠。河流喊它,它裝聽不見, 連頭也不回……
河流低下頭,只好走自己的路。
“嘩啦嘩啦”是水在說話。水的語言純凈、清朗、恬淡,林木聽到情緒飽滿,花草聽到興奮,鳥兒聽到感到愉悅,連蟈蟈、蟋蟀、紡織娘聽到水的語言,也會愜意萬分。
黃河三角洲濕地地處山東,這里幾十年前是一片鹽堿地,春天白茫茫的鹽堿,寸草不生,只有寥寥落落的荊條棵,幾十年后卻成為美麗的園林。廣利河是一條人工河,20世紀50年代開挖,水源來自黃河岸邊一處野泉,“天生我水”,將這流水引來,來勢年年膨脹,終于形成獨自行走的河流。河流經(jīng)過村野、沼澤,越來越身胖腰圓,流到這片濕地,被人截成三截,構成三個長形的湖泊。這湖水極為清澈,如眸、如珠、如鏡,無紋無漪。這水是“止水”,沉睡的水、靜雅的水,是一種記憶、一種心聲。湖岸有芊綿的青草、依依的柳絲、如幕如簾的蘆葦林,再看水姿、水態(tài),水媚,水有風情。夜觀水中月,晨看水上霧,朦朧、縹緲,詩一般美,情一般柔。人們用審美的眼光看這片濕地,一大景觀便是湖岸長著波濤般的草木,有木槿、大葉石楠、大葉冬青、青岡櫟、云杉、苦楝、香椿、垂柳、合歡等,這里是南北樹木的集合體。當初為栽這些樹木,從外面買來一車車壤土,鋪在鹽堿地上,有的地方為栽活一棵小樹苗,要挖出很深的坑,把鹽堿土挖出來,再盛滿上等壤土,還要及時澆水,用黃河水壓堿,生生地將這荒堿澇洼改造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文化的升華延伸到自然的升華,自然保護區(qū)、濕地森林公園是自然的升華。這里色彩繽紛,物種多樣,形象自我生成,大自然的夢也多姿多彩,既是軀體的聲音,也有靈魂的聲音。譬如水,水的流動不僅是水的遷徙,也是水靈魂的變幻。不管水的景觀如何色彩紛呈,水的詩意卻是始終一致的。湖岸高樹和低草搖曳,蔥綠和粉嫩輝映,蓬蓬勃勃,盈盈滿滿,生氣蒸騰。湖水嫻靜,水紋蕩漾,猶如初戀碰觸的心境。在濕地公園,我看到微笑的湖水、歡騰的溪水、放歌的河水,聯(lián)想喧嘩的流泉飛瀑、汪洋恣肆的大海,都是水的情感??旎畹乃嚯y的水,水可以使我們的形象自然化,可以使我們的心靈在寧靜中返璞歸真。水的倒影是自然的倒影,反映水之夢的深度。湖水像一面鏡子,給人敞開想象的機會。乘船在湖面,仰視空曠的藍天和悠悠的白云,水勾勒出迷人的自然美。春花似火,碧水如天,滿眼蛺蝶翩舞、鶯鵲飛翔、游魚跳躍、草木生輝,大自然是活的,那是香,那是柔,那是情,那是夢。
我的朋友布平凡是詩人,寫過許多詩,發(fā)表在地方刊物上。他說,湖水在光暈中默想,大自然靜穆遐想的時候,正是宇宙的自戀。英國詩人濟慈愛水,他說,他死后,將自己的名字寫在水上。
水是不朽的,水是永恒的。水一生多變幻,水生成氣,氣升成云,云重變成雨,雨落下來是水。雨、雪、冰、霜、霰、雹,盡管水的自然生態(tài)變幻多姿,但水的靈魂依然不變。河流是奔騰的水,大海是動蕩的水,湖泊、池塘是沉睡的水。在大自然中,我尋找生命之根,我尋找文學藝術的源泉,我們的文學、藝術、哲學都起源于自然。我默默地佇立湖岸,眼望細波粼粼的湖水,陷入夢幻般的沉思。
二
這森林濕地公園名副其實,樹木種類繁多,既有漫坡漫野的人工種植林,也有野生樹。茂茂騰騰,蔥蔥郁郁,枝丫相撞,樹冠龐大,你擁我擠,既緊密,又有競爭的鉤心斗角。
正是初夏,萬物都處在青春期,樹木爭相展示自己的雄氣、霸氣、傲氣。綠色層層疊疊,翠綠、淡綠、濃綠、墨綠,蓊蓊然、郁郁然,個個把自己打扮得很像夏天。
那是意楊,意大利楊樹,落葉大喬木,是1958年從東德引進的樹種,樹冠長卵形,樹皮呈灰褐色,樹皮出現(xiàn)皴裂狀,葉片則是三角形。這種樹生長速度快,樹干挺直,屬于陽性樹種。
還有楓楊樹,南方樹種,高大的喬木是一種具有豐富寓意和象征意義的樹木,其文化內涵和自然特性使其成為情感表達的重要載體。初夏時節(jié),楓楊開花,白色的小花淡雅,花朵一串串一簇簇,形成花穗,給人以純潔之感。楓楊樹雖然不是名貴樹種,卻樸實無華,默默生長,贏得了人們的喜愛和尊重。在文學作品中常賦予其鄉(xiāng)愁、鄉(xiāng)戀和吉祥的意象,成為鄉(xiāng)村的記憶和情感的寄托。
這里更多的樹種是本地白楊、垂柳。毛白楊是無性繁殖的樹種,四五月?lián)P絮。白楊樹葉片背面密生著白色氈毛,葉片黃色,喜歡歌唱,是樂天派,風一吹便嘩啦啦唱個不停。整個樹林都聽得見它嘹亮的歌聲,烏鴉和一些性格粗野的鳥類都喜歡在毛白楊樹上做巢。
那垂柳更是尋常的樹木,河溝、田埂、湖岸、堤壩,處處能見到它們的身影。細葉翩翩,飄然如風,古人有很多描繪、形容垂柳的詩詞,“垂柳搖擺,如素影婆娑”,都充滿詩意和浪漫的形象。它的優(yōu)美姿態(tài),還常常用來形容女子的柔美和婉約。
在古希臘神話中,無花果是祭祀的貢品,是地中海陽光哺育的“圣果”。而在黃河三角洲的濕地公園能見到無花果,真令人喜不自禁。無花果葉子呈橢圓形,就像小小的綠色球拍,表皮還帶有淡淡的紅色,枝杈縱橫,無規(guī)無矩,自由自在地生長。樹長不高,像梨樹、桃樹,可果實像個小絨球,果實味甜多汁,果香濃郁。
森林濕地還有松、柏、黃櫨、水杉、梧桐、銀杏、刺槐等樹木。樹木稠密,樹葉被風糾纏,彈奏起嗚嗚的琴韻聲,蘊含著金屬的質感,樹條豎直柔韌,富有強健的氣質,泱泱大氣,勃勃生氣,浩浩雄氣。有幾棵高大粗壯的銀杏樹,還有一種飽經(jīng)風霜雨雪的滄桑氣,使人產(chǎn)生眷戀,還有種神秘感。
布平凡說,這銀杏樹是從南山深處移植而來。像許多城市一樣,為建森林公園、人造濕地、綠地植被,從深山老林移植古樹,給城市帶來真正的自然、原生態(tài)的自然,還增添了城市的歷史感。
歲月從樹梢上輕輕走過,風從樹枝上悄悄踏過,四季從樹葉上無聲經(jīng)過。春來夏至,樹葉由翠變綠;秋來,樹葉由綠變黃;冬來,光禿禿的枝干無牽無掛,一身肅穆。年年月月,樹木由幼苗長成小樹,長成大樹,長成高大喬木。年輪里記錄著多少風霜雨雪、時間和空間、濃縮和拓展、決絕和眷戀,樹的一生經(jīng)歷多少磨難,連孤鳥見之都頓生憐憫之心:“繞樹三匝,無枝可依”。
沿著小徑走,路兩旁的大葉石楠、小葉石楠,高低不同,錯落有致,修剪得飽滿圓潤。葉子綠油油地放光,一副富態(tài)的樣子。
有樹便有灌木,有灌木便有藤蘿,藤纏樹是大自然的安排。走進樹林間,只見菟絲子糾纏著灌木叢,綻放著一朵朵素雅潔白的小花,花香襲人。還有紫色的青藤纏上大樹,那紫色的莖具有天然的攀爬能力,像蜘蛛一樣,樹有多高,它爬多高,開一路淡紫色的小花,其實那高大的喬木并不嫌棄青藤,像大人帶著幼兒玩耍。我想,樹木的心態(tài)是興奮的、喜悅的。樹下的灌木叢也繽紛多姿,灌木叢中散布著連翹、迎春花、紫丁香、榆葉梅、三角梅、沙棘、金葉女貞,灌木們沒有主干,呈叢生態(tài)。草叢里有苔蘚、菌類、蕨類植物,豐富多彩。苔蘚有綠的、紅的,也有白的,小星星般隱藏在草叢中,這里還有稀疏的點點白地衣……
生活的蓬勃給人愉快的希望,也給人一種濃郁的生命氣息和草木的芬芳。
三
湖岸有一叢叢蘆葦,密密麻麻排列著,如簾如幕地遮住對岸低矮的草木。初夏時節(jié),蘆穗剛剛抽出,未有蘆花,翠綠的葉子婆娑著、浮動著,在微風中發(fā)出沙沙的聲響,那是蘆葦?shù)恼Z言。
“人是有思想的蘆葦?!泵鎸μJ葦,我想起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的名言。他在著作《思想錄》中提出:“人只不過是一根能思想的蘆葦?!边@一比喻強調了人類在宇宙中的脆弱性,同時也突出了思想賦予人類的尊嚴與偉大。
蘆葦風來彎腰,雨來垂首,霜雪來了葉枯絮飛??蓱z那潔白純凈的蘆花,飄飄搖搖,茫茫曠野不知何處是歸宿,注定有一種無家可歸的流浪和漂泊。蘆葦纖細瘦弱,只能抱團抗擊自然界的風霜雨雪。
有葦鶯在鳴叫,那鳥體色呈灰褐色,嘴尖細,體型纖長,在蘆葦叢中跳來飛去?!案赂聡\”“嘎嘎嘰”,聲音尖銳而富有穿透感。
我問:“這蘆葦可以編席子用嗎?”布平凡說:“這蘆葦嚴格叫‘蘆草’,不是編制蘆席的材料?!?/p>
“能當柴燒嗎?秋天我看見很多人割蘆葦,一車一車地拉回家?!?/p>
“他們是賣給造紙廠的,蘆葦是造紙的好原料?!?/p>
我望著風流瀟灑的蘆葦叢,好一陣子沉默。這蘆葦有難以描繪的美,但它們不久后將化為紙漿,經(jīng)過機器各種流程的操作,變?yōu)橐粡垙埌准垺?/p>
紙頁上有蘆葦?shù)撵`魂嗎?人類用其抒寫文章,那文字里有葦鶯的歌聲嗎?有月光下蘆葦輕輕搖曳的身影嗎?有蘆花漂泊的惆悵和孤獨嗎?它是有思想的蘆葦,是蘆葦記錄了人類的思維、理想、信念,還有人類的閱歷和經(jīng)驗。
風起了,湖水卷起浪花,發(fā)出窸窸窣窣的聲音,那是風和水在對話。湖岸上的草木花卉婷婷依依和蘆葦相伴,背后是明靜的湖水。草木色彩鮮明,明朗惹目,那遠大于蘋果的紅,遠大于翡翠的綠,遠大于白云的白,遠大于太陽光的金……色彩繽紛,讓人心迷。這色彩像是培養(yǎng)出來的,很禮貌,很規(guī)矩,很有教養(yǎng),像經(jīng)過了一番審美教育,具有一種人文精神。
看著蘆葦,我想起《詩經(jīng)·蒹葭》有贊美它的詩句,優(yōu)美動人: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這是一首美麗的情歌,講述男子苦苦的思戀。有一位少女面如桃花,身姿窈窕,使人魂牽夢繞,在秋水漫漫的河岸上,一位男子產(chǎn)生痛苦的思念,仿佛在微風拂動的蘆葦叢中,依稀看到對岸霧氣籠罩的身影,他的心早已飛到姑娘的身邊。他想追過去,可是有蘆葦叢叢,有流水蕩蕩,道路艱難阻隔,怎么能追得上?她如水中的仙女一樣,遙不可及,亦真亦幻,正向他招手致意。這位男子神魂不安,視覺模糊,颯颯蘆葉間有玉影婷婷,時隱時現(xiàn),他只感到惆悵、失魂落魄?!遁筝纭愤@情歌太清冷,飛過花紅似火的春,飛過草木葳蕤的夏,落在秋色蕭疏枝頭,化為晶瑩的霜花,多少有些凄楚。《蒹葭》這首詩把男子的苦苦思戀寫得淋漓盡致了。
一種悲傷的美,一種憂郁的美,通過蒼蒼的蘆葦表達出來。誰說蘆葦沒有思想、沒有情感?
四
在這里,河流的湖泊中常見的不僅僅是蘆葦,還處處能見到生長在水中的蓼花、紅葉,紅艷艷的花,煞是美麗。像一幅幅小畫,不論從哪個角度審視,都有一種不易覺察的美感,也給人一種神思和希望。
我站在河堤湖岸傾聽著如普希金所寫的“水晶玻璃的聲響”,眼前正是一片紅蓼,搖曳在碧波中。蓼花是從古老的《詩經(jīng)》里走出來的,《蓼蕭》詩云:
蓼彼蕭斯,零露湑兮。
既見君子,我心寫兮。
蓼是一種兩棲植物,既能陸生,也能水生。它主要生長在河流、水溝、湖泊、山谷濕地,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蓼也是一種辛辣的水生植物,在《詩經(jīng)》中常用來比喻艱難辛酸的生活經(jīng)歷,象征人生的艱辛和不易。蓼還是一種可食用的草本植物,是指蒿一類的植物,在《詩經(jīng)》中,莪蒿象征父母對子女養(yǎng)育之恩和子女對父母的依賴和懷念?!对娊?jīng)·蓼莪》便是一首祭祀的詩歌,反映出子女感恩、內疚、懺悔等百感交集的復雜感情,全詩悲愴凄惻動人。
看到水中蓼花,細小的花朵晶瑩、美麗又樸素,不耀眼,卻被遠古詩人如此癡迷。對蓼和莪寫得那么好,富有雋永的詩意和浪漫主義色彩,這時你會體會到一切詩歌和文學藝術都來源于自然。樹林、灌木、花草,無不成為詩的具象,既有生氣蓬勃有血有肉的形象,也有朦朧含蓄豐富的意象。
在濕地森林里,有明朗的陽光,也有樹影濃郁的幽暗;有流水的潺湲,也有湖水的靜謐;有鳥韻,有花香,有風吹草木發(fā)出的簌簌聲響。在未長滿新葉的白楊和水杉間,我真正理解了藝術。藝術多么真實、樸素、崇高,有永恒的感染力,像大自然一樣有永久的魅力。
我在濕地森林公園流連忘返,無論是細雨霏霏的天氣,還是陽光明媚的日子,無論是天空燃燒著大片落霞,還是月色撲朔迷離、蒼白寧靜的夜晚,濕地公園都給我留下如詩的美。這里的光線、氣味、聲音和色彩之間都存在原生態(tài)的和諧和友愛。那茂盛的蓼花,粉愣愣的鮮艷,浮動著厚實的陽光,閃爍著鮮亮的水色,散發(fā)著誘人的花香和濕漉漉的清新氣息。
走進這濕地森林會產(chǎn)生一種感覺:色彩產(chǎn)生氣味,光線產(chǎn)生色彩,聲音產(chǎn)生鳥雀,流水產(chǎn)生情感,一切生氣勃勃。
兩只遺鷗掠過湖面,飛進樹林里。遺鷗,又名釣魚郎,是受國家保護的珍禽。它身著素衣,頭載黑錦,長著白眼圈,嘴粗壯,長而尖的翅膀,飛翔的姿勢也動人。它喜歡海灣、濕地,黃河三角洲是它們天然的棲息地。
這一切賦予你一種愉悅的心情,感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歡樂,有溫暖的和風,有慈祥的陽光,有新鮮的空氣,有流水的喧囂,有鳥的歌聲。你會體會到大自然的深情,體驗到它們真正的美。我想起我的詩集《陽光不知月光美》中的詩句:
此時沒有人說話,
你就和樹木花草談心,
擦去野花的愁容,
扶正傾仄的草莖,
在這里大地的遼闊,
天空的高遠,
使你的心境變得無比開朗,
在這里生活比詩美麗。
當清風剛踏入初夏的門欄,
你會燃燒浪漫主義的抒情。
五
我認識蒲草是在長江三角洲。那年我為寫長江,在長江三角洲采風,看見大片的濕地長滿蒲草,它開淡黃或淡紫色的花朵,背景是美不勝收的湛藍流水和一望無垠的天空。
菖蒲品種很多,名字也很多,主要分兩大類:石菖蒲和水菖蒲,一種是陸生,一種是水生。石菖蒲生長在石縫間,葉窄小,莖干纖細。水生菖蒲扎根在泥水中,根系發(fā)達,葉長且闊,長葉如劍卻無咄咄逼人之勢,根在水中卻不隨波逐流。姿態(tài)優(yōu)美,但不驕橫,給人一種瀟灑浪漫的感覺,詩人稱它們是“水中的詩篇”。
菖蒲那花朵更招人喜愛,有典型鳶尾科植物的特征,由三片大型下垂的花瓣和三片較小豎花瓣組成,優(yōu)雅、妍麗,深淺相間,色彩過渡,層次分明。那花呈金黃色,在陽光下閃爍著高貴的色彩,給湖水增添了富貴之氣。初夏正是水菖蒲激情飽滿、花開熱烈的時節(jié),滿湖氤氳著一種淡淡的香氣,倒給人江南園林之美感。游人三五成群,衣著鮮美,更添一抹江南秀色。
我坐在湖岸觀樹、觀水、觀紅蓼和菖蒲,還有婷婷而立的蘆葦,感覺如飲醇醪,如沐春風。
我的目光落在一株菖蒲葉上的缺口蜘蛛網(wǎng)上,一只蜘蛛伏在網(wǎng)的一角,一語不發(fā),靜靜地等待獵物,大概還沒吃早餐吧?蜘蛛都是夜間織網(wǎng),勞累一夜也餓了吧!那些小蚊、小咬、小飛蟲還未觸網(wǎng),網(wǎng)上干干凈凈,飄浮在兩條蒲葉間。
有一只水蚊驀然“自投羅網(wǎng)”,蜘蛛敏捷地撲上去,速度之快,像飛,不見蜘蛛張嘴,那小蚊就飛進去了。守株待兔成為笑談,“坐網(wǎng)待蟲”卻成佳話。
鳥是早醒的生靈,棲在樹梢上自言自語。幾只野鴨從蘆葦叢中鉆了出來,悠然游動,兩只雌雄老鴨在前后跟隨著三只小鴨,毛茸茸的煞是可愛。有只小鴨趴在母鴨背上,很得意。一家五口,很幸福,很安詳。
下雨了。雨的聲音和氣味活躍起來,公園響起蓬蓬的雨聲。
現(xiàn)在是夏初,雨季未到,細雨蒙蒙,如煙如霧,濕地草木被籠罩在雨霧中,變得更幽暗、更寂靜了,成為一幅炭筆速描,蕭疏而傷感。雨滴凝結在樹干上,成為大顆大顆的水珠。水珠很冷靜,仿佛圓圓的、亮晶晶的眼睛望著陌生的世界,不時落到低矮的草叢上,又從草葉上落進泥土里,最后還是大地收留了上天的使者。
雨中的濕地公園,萬物正在靜穆遐想,如夢如幻。由此生活變得多彩,生活充滿形象,這使我認識到自然之夢的一種要素——夢需要深深銘刻在自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