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2025年第10期|錢紅莉:甲辰篇【下】
十四
文字是活出來的,并非寫出來的。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這首《夜雨寄北》真是好。“君”,遠方的人,心心相印的人。大約來了一封信,訴盡思念,末了問一句:你幾時回長安?。?/p>
李商隱將情感的復雜、矛盾,表達得九曲回腸?!拔从衅凇薄松锎蠖鄷r刻,我們是做不了主的,也是無奈之語?!熬龁枤w期未有期”,就是說,并非我不想你,最終還得看命運的安排。當時的他在巴蜀一幕府中做著一份秘書的工,還得看上司臉色,又無年休假。就算有,那幾天假期,也不夠走到長安的。
山河阻隔。古時不是坐船,便是騎馬,來回一趟,短則數(shù)月,長則半年。見一面真是難,相互思念,熾熱又絕望。李白大半生在行旅之中,多是沿著長江走,在皖南盤桓多年,因為缺乏快捷的交通。
古時的時間慢。什么都慢,一顆心自有清靜,靜則生慧,去浮躁,得專注,故能一點點將繪畫、書法等藝術(shù)形式弄到極致,產(chǎn)出無數(shù)魏碑啊,菩薩石像啊……數(shù)年不渝。每個人皆有一顆藝術(shù)心。現(xiàn)在交通發(fā)達,一日千里,人人處在瘋狂狀態(tài)里,連小城正定隆興寺里的那尊觀音佛,即便被后人粉刷一下,都那么傖俗——就不能靜下心來查查資料,尋覓一些特殊的礦物顏料,好好地修舊如舊一番嗎?
再回到這首詩。對于未來的期待,十之八九要落空,從現(xiàn)在時寫到未來時,再轉(zhuǎn)到當下——“巴山夜雨漲秋池”。此刻,我這里正下著大雨。秋風秋雨,落葉滿地,心情濕漉而滯重。語氣一轉(zhuǎn),“何當共剪西窗燭”,這是心未死,便有憧憬——何時有秉燭夜談的良宵共度呢?“共剪西窗燭”這一意象,無比詩性。最末一句,“卻話巴山夜雨時”,頗為詭異??丛趺蠢斫饬?。也可以是,到時見面了,要好好說說我在蜀地的雨夜。雨夜有什么可追憶的?不,是雨夜里對你殷切的思念……“卻話”,這確定不確定的語氣,最是曲折含蓄。
有人說這是寫給妻子的,不盡然。他是誰?李商隱啊,一個情感極度豐沛的人,對妻,用得著如此大費周章含蓄深情?也不合人性吧。
想必,是寫給知己的?
顛沛流離,到處打工,沖天的才華全部用來寫詩了。蜀地,他待過,北越之地桂林也去過……欣賞他的人突然離世,無奈的他又回長安,妻子已逝。
也不知那位知己可還在,若是曉珠明又定,一生長對水晶盤。他是于一次次破碎中不改真摯的人。
十五
賈平凹的《定西筆記》好。
重讀時,發(fā)現(xiàn)了第一遍未覺知的好。沒有技法的好。高手的無技法,是“臻入化境”的另一種說法。比《商州》初錄、再錄、三錄更上乘。
白描,并非攝像機直掃,還是有舍棄剪裁,無招勝有招。
從事文學,即操練語言。有人寫一輩子,仍不知何為語言。
十六
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
李商隱這句詩,之前看過許多版本釋義,直覺都是錯誤的,但自己也想不明白……
直到看央視紀錄片《跟著唐詩去旅行》,“相見難”一節(jié),有王屋山尋覓李之遺蹤一個鏡頭,簡直電光石火,一下明白過來。是一個仰拍鏡頭,攝像機慢慢自樹林間一搖到底,鈷藍天上繁星閃爍,可不就是“星沉海底”嘛。原來是一個暗喻。山中無污染,人坐窗前,漫天星斗畢現(xiàn),鈷藍的天大海一樣,星星則宛如沉到海底……簡直如得神啟,激動得久不能睡。
李商隱的詩真好啊,好在一直處于確定不確定之間,克制,節(jié)儉,深情,反復回旋,有無盡的歧義,而內(nèi)核永遠在那里閃閃發(fā)光。
十七
甲辰年似無什么可值得回顧的。
花了兩年余,閱讀魯迅,日記、書信、雜文、小說、散文隨筆……陸續(xù)寫下四五萬字讀書筆記。我們俱是不同時代的“祥林嫂”,各被命運裹挾著往前走。
茫茫人海之中,看見許多心性明亮的人——他們是醫(yī)生,不顧民眾謾罵而堅持科普;他們是大學教授、律師、學者,堅持啟蒙,普及基本常識;更多的他們,則是平凡之人,堅持讀書求知,向善而生拒不作惡……
夜里外出,給小孩買夜宵。年輕人佇立中度霧霾之中,排隊等待奶茶、咖啡,他們臉上有春風同坐的靜氣。街頭的人們在寒風中瑟瑟守著一爿爿小攤,像守著他們的性命,那些草莓、血橙、爆米花,果香味飄飄拂拂。甘蔗汁一杯杯榨出來,空氣中遍布甜的氣息……這樣寒素的人世,迎人又暖人,我真是熱愛啊。
前陣,每念及渺茫前途,總深感憂懼……徹底失去安全感。就在昨日,知悉大約九億人口月均收入,深覺不再孤單,包括這些寒夜守攤?cè)耍麄內(nèi)绱似椒捕少F。知苦,便苦;不知苦,便不苦。
海子詩云:親人們哪 / 你們是怎么過來的?
一代一代,便是這樣默默過來的。
大浪淘沙,風煙俱滅,留下來一代代人獨自辛苦忙碌。
深感壓抑時,抬頭看看星空吧。山海星月的恒常里,藏著一次次和風細雨的流變,我們小小的人,死了一茬又一茬。世事流轉(zhuǎn)的無常里,亙古未變的,唯有四時節(jié)序山川草木鳥獸魚蟲。
不如選擇——與自然節(jié)序同頻,與草木鳥蟲共語?
一年年,花照開,種子如常發(fā)芽。
文學、音樂、電影……俱成我們的靈魂抓手??v然一切都是虛無,但我們也還有自己。嶄新的一年,愿我們心性依然明亮,以微火燭照他人。不必喪氣,不必驚懼,向著光前行。
十八
是什么在塑造著我們?
四季的嬗遞,草木的枯榮,自然的神性,甚至一條大河的走向,還是——古代中國那些不朽的靈魂?
十九
凌晨五點多去菜市,去時匆匆,回時騎行于濃蔭中,紫薇一路紅花灼灼,忽現(xiàn)一株白花格外脫俗,淺粉次之。夾竹桃仍在開,也是白花美麗些,因為素潔。
再往前,有一節(jié)國槐小道,大約五六百米,正值花期。今夏雨盛,花繁。晨風撫額,落花簌簌……也并非純白色,帶一點鴨蛋青。
將車速緩下,穿行于涼風落花之中。那一刻,五六百米的路,真的就忘了一切,真切感受到了活著。
廿
真誠,老實。
盡量用樸素的詞。少用甚至不用形容詞、副詞,避免成語。
不炫技,時有謙卑之心。
以名詞、動詞還原。白描高超,更見功力。
從事文學,就是造一所語言的房子。
廿一
柴可夫斯基的《悲愴》里,有無數(shù)的神。只要我們愿意,都會被神搭救……
廿二
夏季唯一盛景,云天俱美。早晨,由于朝陽的折射,云端處,一小截彩虹乍現(xiàn)??粗粗蹙S詩浮現(xiàn)出來: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我們棲身的這顆星球,正孤獨地懸浮于宇宙之中,幸有白云相伴。
宇宙中無數(shù)巨大星體,都不及地球幸運——恰到好處的光源、水、大氣,于是有了風雨云嵐,有了冬雪夏風春華秋實。時間,是不存在的,永遠在混沌之中。亙古的是宇宙,不朽的是思想。人每每觀天望云,竟覺如此孤獨……
廿三
抄一節(jié)《西京雜記》:
樂游苑自生玫瑰樹,樹下多苜蓿。苜蓿一名懷風,時人或謂之光風。風在其間,常蕭蕭然。日照其花,有光采,故名苜蓿為懷風。茂陵人謂之連枝草。
——難怪得了魯迅“意緒秀異,文筆可觀”的評價。
廿四
“每年春天,大家從墻外經(jīng)過,就拿眼盯著香椿的葉子發(fā)生?!?/p>
“三月去山東,春正發(fā)生?!?/p>
重讀賈平凹。其散文語言無與倫比。
不同語境下兩個“發(fā)生”的運用,或許值得分析上幾百字……
廿五
清晨六點半,呵氣成冰,去居所附近荒坡散步。草尖上群星一樣的碎鉆,晨風的清新,蘆絮的茫然,磬一般空靈的鳥鳴……這些唯有感受,一樣也拍不下來。
廿六
讀高村光太郎。
記一些植物:
八葵、赤楊、千葉萱草、猩猩袴、豬芽、紫萁、矛杉、黃連、筆頭菜、烏頭、水芭蕉、輪葉沙參、山梨、竺梨、山櫻、吉野櫻、龍膽、胡枝子、丹波栗、茅栗、翠菊、桔梗、楤木、山漆、連香、栗菇、松口蘑、豹斑鵝膏菌、灰樹花、香蕈。
廿七
當初讀李娟“羊道”三部曲,遇到一些白描片段,會頓一下,自忖,若是我,處理起來,會怎樣?
記得她寫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睡在籃子里……四五句,非常節(jié)制,寫出了神明感。
當然,誰沒有缺陷呢?挑剔誰不會呢?我只敬重別人的“奇異”。
無論散文、小說(詩歌是另一種極致),都是在寫語言,許多人則一直在修辭里打滾。實在無法理解幾位同行,何以對她及喜歡她的讀者總是窮形盡相地諷刺。
廿八
樟樹開花,繁如星辰,香氣清幽淡遠,像故人。
廿九
詩寫得好的人,是神派來的使者。
卅
少年哀樂過于人,歌泣無端字字真。
既壯周旋雜癡黠,童心來復夢中身。
龔自珍這詩,所要表達的無非是:只要有心,苦求而不得的,仍會回來——
怎么回來?
夢里回來。
卅一
社會的文明性,自文學作品中來。
任何一個族群的文化涵養(yǎng),同樣自文學中來。
四言、絕句、七律的深厚美好,恒久地滋養(yǎng)人、重塑人,讓我們活得虛靜、純粹、內(nèi)斂、謙卑。
卅二
讀蘇軾海南時期詩作,其中《次韻子由浴罷》有一句“老雞臥糞土,振羽雙瞑目”,令人大為震動。
六十歲渡海的他,比黃州時期還要絕望——“垂老投荒,無復生還之望”,幾乎是要給自己備棺的程度了??墒锹?,這個人的內(nèi)心又如何起了轉(zhuǎn)折呢?連理發(fā)、泡腳、午睡都入了詩文,寫得興致勃勃的,是真的赤子心,并非強顏歡笑那種。
這一句“老雞臥糞土,振羽雙瞑目”的意象,直叫人拍案而驚。不曾有過鄉(xiāng)村生活經(jīng)歷的人大約要隔膜一些。鄉(xiāng)下雞鴨白天在外瘋,到了晚上一律被趕回狹窄漆黑的雞舍,遍地皆糞。
自比老雞倦馬的他,一樣見天地,守住了古往今來知識分子的體面。
【錢紅莉,安徽樅陽人。已出版散文、隨筆集《華麗一杯涼》《低眉》《風吹浮世》《萬物美好,我在其中》《詩經(jīng)別意》《當我老了》《讀畫記》《等信來》《植物記》《河山冊頁》《以愛之名》等。曾獲百花文學獎、安徽文學佳作獎等?,F(xiàn)居合肥?!?/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