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泰昌: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繪制“精神圖譜”

吳泰昌 資料圖片
10月1日,中國散文學會名譽會長、文藝報社原副主編吳泰昌逝世,享年87歲。吳泰昌被譽為當今文壇的“活化石”,生前曾與茅盾、巴金、冰心等文學巨匠有著密切而真誠的交往。他所撰寫的《我親歷的巴金往事》《我知道的冰心》等數(shù)十部文集,構成了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精神圖譜”。
聽到吳泰昌逝世的消息,《中國作家》雜志社副主編俞勝甚為震驚:“吳老的形象似乎從來沒有改變過,他總是一頭整整齊齊梳向腦后的銀發(fā),面色紅潤得像個孩子,說話中氣十足?!痹谂c吳泰昌的交往中,俞勝常聽他聊起文壇舊事:“巴金、冰心、錢鍾書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在他那里都是活生生的故人。聽他講那些文壇大家,就像在聽一個個鄰家的故事?!?/p>
“我的散文不是記事,是為風骨留影。”吳泰昌希望筆墨里的風骨能像燈一樣,持續(xù)照亮后來者的路。而他的人物敘事,樸實真摯,耐人尋味。在他筆下,巴金有一股較真的勁兒,經(jīng)常為了一篇回憶文章,反復核對細節(jié),“他不止一次說起,要尊重歷史,不要用今天的眼光去改變歷史”;臧克家熱心于“雜事”,晚年寫了大批懷念文化界友人的作品,這些作品不僅情深意切,還有豐富的文獻史料價值;冰心十分愛整潔,說話幽默風趣,“在那幽默風趣有時夾有玩笑的話語中,你能真切地感受到她如海似的愛心,如鋼似的風骨”……
作家吳組緗曾如此稱贊吳泰昌的散文:“它們的特色,是隨隨便便、毫不作態(tài)地稱心而道,注重日常生活和人情事理的描述,讀來非常真切、明白,又非常自然而有意味。正如一碗淡淡的清湯,上面浮著幾粒碧綠的蔥花和透明的油珠。喝著,滿口爽快,覺得很有味道。”
作為一名報人,吳泰昌鼓勵對文學作品和文化現(xiàn)象有不同主張、看法的人們進行爭鳴、對話。他參與撰寫和約寫的多篇文章,有力推動了我國文學事業(yè)的進步與發(fā)展。1980年,作家孫犁接受吳泰昌的訪談,在《文藝報》上發(fā)表兩萬字的長文《文學與生活的路》,對當時文學創(chuàng)作產(chǎn)生重要影響。孫犁后來評價吳泰昌時說:“觀我國文化史,有許多例子證明,編輯工作和學術之間,有一條互通之路……凡是嚴肅從事一種工作的人,他的收獲總不會是單一的,而是多種的。”
吳泰昌晚年仍牽念著文學創(chuàng)作,并身體力行地參與推動文學事業(yè)的發(fā)展。他跟后人交流時說:“現(xiàn)在國家已經(jīng)進入新時代,在文藝建設方面也有很多新的戰(zhàn)略和規(guī)劃。我們環(huán)繞的是群山,面對的是高峰,要勇于攀登高峰?!弊骷疑蚩》鍨榇烁锌骸白骷沂菦]有退休年齡的,生命不息,創(chuàng)作不止。這是作家吳泰昌給我的啟示。當下文壇,吳老是一位勞動模范,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斯人已逝,唯愿吳泰昌先生的精神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