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票根撬動文藝新消費
近期,從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到第二十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再到“五一”假期中的大型演唱會、音樂節(jié)和各類舞臺藝術演出等,票根經濟不僅日益成為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其對全面促進消費立竿見影的推動作用也不斷被全社會感知。當下,以電影票根、演唱會票根等為代表的票根經濟,正在折射出我國新大眾文藝豐富多彩的當代經驗,其在我國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歷史進程中,依托創(chuàng)作和生產中的IP衍生、場景多元、科技賦能等多重路徑,正深入挖掘全社會更加廣泛的消費潛力,開始具有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媒介杠桿效能。
一票多享,打通文娛消費的無形界限
無疑,看電影、看演出等,一直是大眾文藝的日常選項。票根經濟就是以電影、演出等為切入,以“一票多享”的模式,將文娛消費與餐飲、購物、住宿、交通等場景無縫銜接,在短時間內充分帶動特定空間的消費集中度。作為公共性極強的文娛消費形態(tài),電影天然具備在短時間內聚集人群的媒介特性。而影院、劇院等作為城市空間的流量入口,通過電影、演出等票根帶動的“觀影/觀演+餐飲/購物+住宿/交通”的消費閉環(huán),自然就放大了電影、演出等文娛消費的附加值。這種集中度極高的消費模式不僅提升了單次消費的具體額度,更憑借購票立減、憑票兌換折扣等跨業(yè)態(tài)融合打破了文娛消費曾經的無形界限。2025年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期間,憑電影票根可在600余家商戶享受折扣,直接帶動北京市朝陽區(qū)客流量超200萬人次,銷售額達1.68億元。
恰恰是小票根所串聯起的碎片化的消費場景,形成了“1+1>2”的協(xié)同放大效應,既滿足了廣大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又為經濟社會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可持續(xù)的多元價值。小票根不僅是消費憑證,更是情感載體。
借助IP衍生的跨界傳播等新模式,經典IP的影響力得以持續(xù)發(fā)酵。這其中,優(yōu)質內容的創(chuàng)作和生產是票根經濟的核心源動力,例如從《流浪地球2》到《哪吒2》,相關的周邊衍生品都出現了超過半年的供不應求。正是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使票根經濟的衍生消費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形成了持續(xù)的長尾效應。
乘數效應,持續(xù)釋放文旅融合新動能
不僅如此,票根經濟正在為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不斷注入新動能。尤其是演唱會、音樂節(jié)等大型演出,已經形成了“3小時演出撬動72小時消費”的成型模式,將觀眾的停留時間延長至不少于3日。當前,我國音樂旅游市場規(guī)模已達300億元左右,預計2030年將成長為千億產業(yè)。以演唱會、音樂節(jié)為代表的音樂旅游,具有一業(yè)興帶動百業(yè)旺的乘數效應。例如,海南??诰屯ㄟ^演唱會票根聯動景區(qū)、酒店等,跨城觀演率達60%,直接拉動綜合消費超2000億元??梢姡备洕谖覈幕吐糜紊疃热诤系臍v史進程中,發(fā)揮著非常清晰的媒介杠桿作用。顯然,票根經濟的影響力并不局限在影院、劇場及相關的城市空間,其正通過“影視+文旅”“演出+文旅”等新業(yè)態(tài)將文娛消費轉化為社會綜合消費,并且不斷催生新場景、新熱點,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注入新動能。例如《唐探1900》的拍攝地山東德州樂陵影視城,在今年春節(jié)檔之后就人氣飆升,如今已成為當下山東文旅的一張名片。
這其中的“演出+文旅”模式,正在重構觀眾與演出所在地的關系,將“演出共鳴”延伸為“文化共情”,使觀演記憶與演出所在地的文旅形象深度綁定。票根經濟以文旅融合的方式將演藝IP與演出所在地文旅形象深度綁定,進而重新激活相關地域的文旅資源。江蘇南京就將眾多文博場館、體育場館與歷史街區(qū)串聯成為票根權益網絡,特別是將24小時城市書房、社區(qū)文化中心等小微場所納入票根體系,極大地釋放了原有文旅資源的潛能。
科技賦能,推動票根經濟多元化發(fā)展
2025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游消費的若干措施》,鼓勵各地適當放寬大型營業(yè)性演出可售(發(fā))票數量限制。全國各地積極響應,推動票根經濟成為文旅消費新增長點。例如,上海已將票根經濟納入今年擴消費六大專項行動,明確推動票根經濟與首發(fā)經濟、銀發(fā)經濟等協(xié)同發(fā)展;湖北已有超200家景區(qū)、3000家商戶參與票根經濟,覆蓋武漢、宜昌、恩施等17個市州,正在逐步推動文博場館、體育賽事、商業(yè)綜合體通過票根數據精準對接需求。這些鮮活的實踐,都在為深入發(fā)展票根經濟提供參考樣本。
這其中,科技賦能在票根經濟多元化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了關鍵作用,科技賦能打破了原有的行業(yè)數據壁壘,為票根經濟拓展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例如,上海的“票付通”產品將票據支付嵌入供應鏈場景,服務中小微企業(yè)超12萬家,票據流轉效率提升70%。上海迪士尼花車巡游票根通過NFC技術觸發(fā)周邊商戶AR互動,使游客停留時長延長1.8小時。周杰倫演唱會數字票根融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觀眾可定制專屬視聽彩蛋,衍生內容消費占比達票面價值的38%。同樣,在沉浸式影像視聽科技的加持下,作為全國首批SIT超級沉浸旅游項目的《只有河南·戲劇幻城》,既是我國第一個全景式的沉浸式戲劇主題公園,也是目前我國國內規(guī)模最大、演出持續(xù)時間最長的沉浸式文旅演出項目,其所開啟的多維場景構成的平行空間戲劇模式,吸引廣大觀眾從不同角度多次觀看,這在世界范圍都具有一定的原創(chuàng)性。
可見,經過科技賦能,票根經濟不是簡單的票據疊加,而是數據要素的深度融合。近年來,以電影、演出為代表的文娛消費,正從單一的文娛產品和服務消費發(fā)展成為關聯著全社會消費潛力的媒介杠桿。小票根撬動社會綜合消費的本質,正是通過電影、演出這樣的公共媒介,將藝術感染力轉化為發(fā)展驅動力,文娛消費已成為激活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綜合性消費場景。
在可預見的未來,融合電影、演藝、文旅的復合型票根經濟還將進一步打破曾經的行業(yè)邊界。尤其是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歷史進程中,票根經濟還將產生更為重要的時代影響,為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發(fā)揮更大媒介效應,推動新時代經濟社會發(fā)展進入歷史新階段。
(作者孫佳山系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學院研究員,趙敏系中國電影資料館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