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慕生忠》:雪域高原上的筑路者
2024年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建成通車70周年,長篇紀實性文學著作《天路·慕生忠》應時出版,以紀實手法深情記敘了慕生忠將軍帶領(lǐng)大家在高寒缺氧、氣候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下,不畏艱險修筑青藏公路,勘察青藏鐵路沿線,建設格爾木的奮斗事跡。在“世界屋脊”雪域高原,老一輩革命者、建設者們以血肉之軀和簡易工具,創(chuàng)造了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跡,也鑄就了不朽的精神豐碑——“兩路”精神。
時光冉冉,歲月不居,在歷史的長河中,慕生忠將軍的筑路故事沉淀在戈壁灘,化作珍貴的精神財富。《天路·慕生忠》讓這段塵封的歷史再次被打開,整部作品并沒有華麗的文筆,無論是感情和事件都是真實的記錄和呈現(xiàn),娓娓道來,卻能震撼人心。慕生忠是一位堅定的開拓者,一位堅韌不拔的勇士。他的事跡充滿了挑戰(zhàn)、艱辛,更有堅持與奮斗。那是一個物資匱乏、技術(shù)落后的年代,但他心中揣著堅定的信念和使命感,毫不猶豫地投身于筑路這項偉大的事業(yè)。他所面臨的困難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每一個問題都像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山: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高海拔帶來的嚴寒、缺氧,還有無盡的荒漠與山川。書中有很多細節(jié)描述:“冬季長達半年之久,六月飛雪是經(jīng)常的事。風沙之大,也為許多地區(qū)所罕見,8級以上的大風每年至少要刮70天。有人形容說: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钡缴覜]有退縮。在沱沱河上修建過水路面時,慕生忠第一個跳下冰冷刺骨的河水搬石砌路;在修建天涯橋時,他冒著生命危險跳上第一輛汽車試通車,他憑借著頑強的意志、無畏的勇氣帶領(lǐng)著隊伍一步步向前邁進,硬是在這片“生命禁區(qū)”中開辟出了一條通天大道。
在青藏高原的惡劣環(huán)境下,駱駝運輸隊損失慘重,但慕生忠將軍卻從中看到了修筑青藏公路的緊迫性、重要性,“他要親自考察這一帶的地形、周邊環(huán)境,以便決定地圖上那條公路紅線究竟畫在什么地方為好”。他擔心公路如果從這里通過,會遭受洪水的襲擊,如果洪水時常阻斷交通,公路就無法暢通,就不能盲目修路,但他卻從紅柳上找到了靈感:“他猛地折斷一根紅柳條,拿在手中使勁地擺弄著,用手指漫不經(jīng)心地摳著樹條的皮和肉。摳了一層又一層,忽然,一個念頭迅速閃進腦海里:看紅柳的年輪,不是能夠計算出它的年齡嗎? 他又使勁地一層一層地摳剝紅柳枝條,一層、二層、三層……十八層!這證明,紅柳枝已有18年沒遭到洪水毀壞?!睘榱诉M一步證實這一帶已經(jīng)一二十年沒有發(fā)洪水,“慕生忠又折了幾根粗一點的紅柳枝條,不厭其煩地摳來剝?nèi)ァS袔赘貏e粗的枝條,慕生忠剝了60多層才見到心。他橫下一條心,要從這里向西藏修路了?!?/p>
慕生忠的大愛,還體現(xiàn)他與沙塔爾的父子經(jīng)歷上。本書“有緣遇見一世情”一章詳細交代了他與哈薩克族男孩沙塔爾的相識過程。慕生忠雖然已經(jīng)有了幾個孩子,但毫不猶豫地將沙塔爾收為義子。書中多處提到慕生忠對沙塔爾的那種慈父對兒女的深情的愛,并且“由于沙塔爾是個哈薩克族孤兒,這種愛又增加了一層民族感情色彩”。沙塔爾也把慕生忠當成了親人,像慕生忠的“小護兵”,形影不離,讓慕生忠樂滋滋的。在“魂牽夢繞三心事”一章中,他們的父子情又有了進一步升華。慕生忠在遭受磨難時,總覺得連累了沙塔爾,托戰(zhàn)友幫忙尋找他的姑媽,后又不顧自身處境堅持去新疆看望沙塔爾一家。沙塔爾對父親慕生忠也是不離不棄,書中提到沙塔爾的《給爸爸媽媽的一封信》,濃濃的感恩依戀之情,讀后讓人動容。
本書作者張榮大四進西藏、五上唐古拉、十六次到柴達木,常年活躍在青藏公路、格拉油路、青藏鐵路、青海地質(zhì)勘探區(qū)、青海鹽湖等最艱苦的采訪第一線,并親自采訪了慕生忠將軍,采寫了關(guān)于青藏公路、青藏鐵路第一期工程的大量新聞報道,形成珍貴的關(guān)于“天路”的第一手資料。退休后張榮大仍筆耕不輟,他對原有的采訪、調(diào)研材料和新聞報道進行了整理,將對慕生忠將軍精神品格的仰慕之情和對其修筑天路豐功偉績的客觀敘述凝聚成書,形成了這部長篇紀實文學作品《天路·慕生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