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協“文學照亮生活”全民公益大講堂走進貴州遵義
12月20日,中國作協“文學照亮生活”全民公益大講堂暨優(yōu)秀文學作品誦讀會2018年第十講走進貴州省遵義市,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魯敏為遵義醫(yī)科大學的400多名師生作了題為《四十年:這一代寫作者的惑與不惑》的講座,讓這所醫(yī)科類的專業(yè)學校也感受到了文學的力量?;顒佑少F州省作協黨組成員、秘書長陳雷鳴主持。遵義市政協副主席陳曉靈出席活動并致辭。
文學是精神的解剖和療愈,是時代的回響與記錄
“醫(yī)學和文學之間有著某些共性與聯系,醫(yī)學是對沉重肉身的撫慰與醫(yī)治,而文學像是人類精神層面的自我解剖和療愈?!濒斆粼谥v座中談到,醫(yī)學和文學都是與人本身息息相關的領域,她真誠地與同學們分享了自己對文學理想的追尋歷程?!拔覍θ撕蜕畛錆M了好奇,不同的生活樣貌之中蘊藏著迷人的藝術。即使是最世俗的生活,也有著‘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可玩味之處?!?/p>
魯敏為遵義醫(yī)科大學的師生作講座
正是對精神愉悅的追求,對文學的向往,對自己性格與興趣的堅持,讓她放棄了原來的工作,執(zhí)著地選擇了文學。她期望同學們能從中受到啟發(fā),選擇適合自己的人生路徑,發(fā)現夢想,勇敢追求。
“我也要感謝自己做這個選擇的時候是九十年代,是開始進入有了相對豐厚物質基礎的年代, 否則家里也不會允許我做這樣的選擇?!濒斆粽劦剑约哼@一代寫作者,幾乎跟改革開放同期成長,很多人從鄉(xiāng)村到縣城、到省會、到北京,作品也一步步從小格局到更寬廣的視野,折射出的整個國家的變化。所以,一個人、一個行業(yè),和時代之間不是孤立、割裂的關系,文學是在時間河流中的折射與記錄。
在這條時間的河流中,中國文學從鄉(xiāng)村場域轉到城市視角,再走向國際舞臺,極為豐富地展現了劇變時代的故事性和命運感,一代人的個體寫作經驗由之得以發(fā)揮,魯敏寄望讀者們能一同在這條河流中用心觀察體悟、思考個人與時代的聯結。
以不惑之志,與惑同行
說起自己這一代寫作者的文學之惑,魯敏坦言,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社會快速發(fā)展,時至今日,現實經驗已經十分復雜,如何用寫作的方式來回應,不辜負這壯闊時代所應有的鮮美收獲,是她一直在深深思索的。
活動現場
盡管有著尚未能解決的寫作方法論之“惑”,但對文學的力量與信念是“不惑”的,文學藝術會給這個喧囂匆忙的世界帶去寧靜的力量。魯敏呼吁在座的師生保持閱讀:“‘腹有詩書氣自華’,如果在早期的生命中積攢一定的閱讀量,在與外界包括自己溝通時會有很高的包容度和契合度?!贝送?,個體的生命經驗是有限的,但是閱讀可以讀到他人的生活,觸摸到更多的情感體驗,原本單薄的生命就可以變得豐富、厚實起來,自己的內心也會隨之強大,不會在遇到悲歡離散時,忽而狂喜,忽而墜入深淵。
魯敏還為聽眾們提出了閱讀建議,她認為,在海量的文學作品中,讀者需要進行更好的篩選,學會做減法,“以無為之心做有為之事”,閱讀偏思考型的“硬”書,鍛煉精神上的消化能力,以文化養(yǎng)分提升個人品格,提升家國情懷。
在場的師生紛紛表示,講座內容生動、真摯深刻、發(fā)人深省。大家深深地意識到,盡管在疲憊庸碌的日常生活中,精神空間是有限的,但是它必須存在。只要人類還有精神空間存在,文學就可以散發(fā)深邃的、綿綿不絕的力量。
講座后舉行了“文學照亮生活”優(yōu)秀文學作品誦讀會。遵義醫(yī)科大學的師生聲情并茂地朗誦了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何士光的《鄉(xiāng)場上》(節(jié)選)、魯敏的《伴宴》(節(jié)選)、李發(fā)模的《紅遵義,綠遵義》和歐陽黔森的《敲狗》(節(jié)選)等作品。
活動人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