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蘇文茂5月3日辭世,人們在扼腕嘆息的同時,談論最多的是“文哏”相聲發(fā)展前景的擔憂。有人說,老爺子走了,“文哏”這面大旗就此倒下了,蘇派“文哏”這一脈或許從此也就斷了香火。
“這種擔心確實客觀存在!碧旖蚴星嚰覅f(xié)會副主席王永良說,“很多相聲演員不愿意說‘文哏’相聲,因為它不僅需要演員有一定的文學功底,還要‘文活武使’,表演稍不到位,都有可能令觀眾感到乏味。于是,很多演員轉而熱衷熱鬧火爆的相聲,一是說起來不費勁,二是來錢快!
蘇文茂的再傳弟子、天津市曲藝團相聲演員辛曲表示,蘇老的相聲之所以受大家歡迎,是因為他將“三翻四抖,鋪平墊穩(wěn)”的相聲表演技巧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反觀現(xiàn)在很多年輕相聲演員比較浮躁,好走捷徑,追求“短平快”,缺乏踏實和琢磨。
“蘇老仙逝后,我個人認為,‘文哏’的大旗在最近幾年內沒有人能夠扛得起來!毕嗦曆輪T楊少華的長子、天津名流茶館相聲演員楊威憂慮地說,“蘇老是相聲界的魁首,他的段子有嚼頭,耐人尋味。與蘇老相比,現(xiàn)在很多人說的相聲根本就不叫相聲,男女關系和一些過于低級庸俗甚至惡心的包袱太多,過于‘三俗’了!
王永良說,蘇文茂的表演儒雅、干凈,有文化味,他站在舞臺上瀟灑飄逸,有學者風范,這也是觀眾喜歡他的重要原因。令人欣慰的是,蘇文茂培養(yǎng)了劉俊杰等一批親傳弟子。其中,劉俊杰的舞臺表演就完全繼承了蘇文茂的特色。
辛曲認為,現(xiàn)在很多觀眾都是有學識、有修養(yǎng)的年輕人,再靠低俗、臟口和倫理哏來取悅他們已經(jīng)很難了。“隨著觀眾‘笑點’提高,文哏相聲必將受到歡迎!
楊威認為,相聲是一種“俗”文化,要迎合大眾需求,但是不應該過于低俗和媚俗,不能為了迎合某些低俗趣味,讓相聲背上“臟口”的罵名。“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一些有學歷的年輕演員嶄露頭角,雖然還很稚嫩,但他們都是‘文哏’相聲潛在的有生力量。或許有一天,另外一個‘蘇文茂’就會在他們當中產生。”
王永良表示,蘇文茂的“文哏”能自成一派,是其在不斷的舞臺實踐和從傳統(tǒng)作品中汲取營養(yǎng),再加上他的審美趣味,才最終形成的;因此,年輕的相聲演員應該好好地繼承傳統(tǒng),熏陶培養(yǎng),打好基礎。“只有繼承才能有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
他認為,傳承文哏相聲,要培養(yǎng)好的人才和創(chuàng)作優(yōu)秀的作品!艾F(xiàn)在有很多大學生在說相聲,很多校園也成立了相聲俱樂部,這是好現(xiàn)象。只有有了好隊伍,好作品,‘文哏’相聲才能很好地薪火相傳,發(fā)揚光大!
“文哏”這面大旗能否扛得住,在于相聲演員自身的修煉。名流茶館總經(jīng)理于承艷認為,觀眾是可以培養(yǎng)的,“一個相聲演員如果不浮躁,不急功近利,認真從傳統(tǒng)中汲取營養(yǎng),追隨老一輩的足跡,耐得住寂寞,踏實創(chuàng)作和表演,就會成為下一個蘇文茂,也就有了喜歡他的觀眾!
新華社記者 周潤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