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北京寒意猶在,但長安街旁的玉蘭花已含苞待放。
一年前的春天,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投票,選舉產生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
一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新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不負人民重托,在繼承中發(fā)展,在實踐中創(chuàng)新,各項工作實現(xiàn)良好開局,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推動國家根本政治制度與時俱進邁出堅實步伐。
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質量
助推法治中國建設
“要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憲法理念,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照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通過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yè)……”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現(xiàn)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為法治中國建設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履新伊始即明確提出,“要把依法治國、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作為人大及其常委會的重要任務,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做出新的貢獻!
法律管不管用、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是衡量立法質量的試金石——
一年間,“法律規(guī)定能具體就具體,能明確就明確”的立法理念正成為立法者的共識,并在實踐中得到檢驗。
新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特種設備安全法,成為增強法律可執(zhí)行性的樣本。
“法律草案歷經三審,充分吸收已有法律法規(guī)中的成熟規(guī)定,條文從65條到72條再到101條,增加1/3,可以說‘一步到位’了!比珖舜蟪N瘯üの鐣ㄊ抑魅坞鵁樑e例說。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只有充分調查才能更好地行使立法權——
一年間,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組成人員率先垂范,各專門委員會、常委會工作委員會積極行動,深入開展立法調研,使立法“接地氣、真管用”。
為制定好旅游法,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負責人以游客身份參加旅游團,全程暗訪;為修改好行政訴訟法,探究“民告官”到底難在哪兒,法工委派人到法院蹲點一個月……
一次次調研、一份份報告、一組組數(shù)據(jù),為制定和修改法律提供了現(xiàn)實依據(jù),為提高立法質量夯實了基礎。
多方聽取意見,重視不同聲音,是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重要保障——
一年間,新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創(chuàng)立法律“出臺前評估”機制,力求通過對法律出臺時機、立法社會影響、法律條文科學性合理性進行綜合評估,為提高立法質量再加一道閘門。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局之年通過的8件法律案中,一半經歷了出臺前評估檢驗,收到良好效果。
法律案審議過程的背后,是立法國提高立法質量的生動實踐。
于法有據(jù),先立后破,強化監(jiān)督
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法制保障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牢牢把握“改革要于法有據(jù),先立后破,有序進行”總要求,為全面深化改革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采取一攬子方式,“打包”修改19部法律,從法律制度層面簡化、下放和取消了相關行政機構的審批權,推動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
“立法工作已經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牛鼻子!比珖舜蟪N瘯泵貢L李連寧表示,如果法都不動,各方面的體制機制改革是無法往前走的。
翻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五年立法規(guī)劃,修改預算法、行政訴訟法,制定基本醫(yī)療衛(wèi)生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社會救助法……一件件事關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立法項目躍然紙上。
“立法不能僅僅是對實踐作出事后總結、局部反映和被動應對,‘先立法后改革’‘邊立法邊改革’成為必然趨勢!比珖舜蟪N瘯üの芯渴腋敝魅瘟胡椪f。
監(jiān)督推進改革,改革強化監(jiān)督。
開展3次專題詢問、聽取15項工作報告、對4部法律進行執(zhí)法檢查……一年間,全國人大常委會充分發(fā)揮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監(jiān)督職能,圍繞改革發(fā)展和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加強對“一府兩院”監(jiān)督,為全面深化改革保駕護航。
監(jiān)督不是與“一府兩院”唱“對臺戲”,但也不是“和風細雨”,關鍵要找準問題并推動問題解決。
一年間,全國人大常委會還分別就國家財政科技資金分配與使用情況、農村扶貧開發(fā)情況進行專題詢問。提問開門見山,回答誠懇客觀,專題詢問一場比一場激烈,一場比一場深入。
參與專題詢問服務工作的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秘書局副局長傅文杰說:“專題詢問質量越來越高,國務院有關部門準備專題詢問越來越投入、越來越認真,生怕在常委會委員面前紅臉、出汗,這是人大監(jiān)督作用的體現(xiàn)!
一年間,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面臨的重點難點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聽取審議了國務院關于生態(tài)補償機制建設、公安機關執(zhí)法規(guī)范化建設、城鎮(zhèn)化建設、農村金融改革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中期評估等專項報告和“兩高”的有關專項工作報告。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xiàn)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宏觀經濟及財政預決算的監(jiān)督不可或缺。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應是當務之急!比珖舜蟪N瘯瘑T鄭功成說。
2013年6月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上,面對一份厚厚的“國家賬本”,常委會組成人員對2012年中央決算報告進行審議。從建立地方稅體系到完善轉移支付,從管住地方債到開源節(jié)流,委員們形成共識:要用改革破解發(fā)展中的難題。
探索研究,實踐創(chuàng)新,完善體制機制
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理論和實踐創(chuàng)新。
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面臨著新情況新問題,需要從理論層面給出答案——
2014年1月7日,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理論研究會應運而生,成為新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理論和實踐創(chuàng)新的一項重要舉措。
加強自身建設的同時,新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把制度建設的目光放在了各級人大建設整體推進上——
郡縣治,天下安。縣級人大工作是國家治理的關鍵一環(huán),影響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進程。推進縣級人大工作的完善和發(fā)展已箭在弦上。
密切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lián)系,既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成果,更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必然要求。
這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更加尊重代表主體地位,發(fā)揮代表作用取得創(chuàng)新的一年——
2013年歲末,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委員長會議決定,每位委員長會議組成人員直接聯(lián)系5名以上全國人大代表,直接傾聽來自基層的聲音。
2014年初,擬提交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稿與部分在京全國人大代表見面。通過座談集中聽取代表對常委會工作報告稿的意見建議,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中尚屬首次。與會代表提出的真知灼見,有效提高了報告質量。
一年來,全國各地共組建了260個全國人大代表小組,通過多種方式了解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要求;組織1740名全國人大代表參加專題調研,形成調研報告110余份……
又一個春天到來。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新起點上,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凝聚人民創(chuàng)造偉力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必將在實踐中與時俱進,在發(fā)展中不斷完善。
(據(jù)新華社北京2月28日電 記者霍小光、崔清新、趙超)
來源: 人民日報 2014年03月01日